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现在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吃的花样也越来越多,可以说是爱吃什么吃什么,想吃什么都能吃得着。
在这种情况下,“面黄肌瘦”这个词似乎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事实上,“面黄”现在确实是少了,而“肌瘦”却正在悄悄地侵害着老年人的健康。
在过去,只要提到“营养不良”,大家就认为是营养不足。其实营养不良指的是一种营养失衡的状态。
医院里经常能看到身材肥胖的患者,那么他算营养好还是不好呢?
事实上,这些人通常处于一种营养不良的状态,因为他体内多的可能只是脂肪,而肌肉比例却没有达到正常水平;随着他疾病状态的进展,肌肉会进一步分解;当遇到应激事件,如重度感染、手术和外伤等情况时,肌肉还会大量被消耗。
这样的患者就处于一种俗称为“虚胖”的状态,而其在疾病状态下的死亡率也比正常体型的患者要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饮食习惯的改变,运动量的减少,以及不可违抗的岁月的影响,人体的骨骼肌是在不断衰减的。
据报道,人体肌量减少从40岁左右就已开始,50岁后每年肌量减少1%~2%,60岁后肌肉丢失约30%,80岁以上肌量减少可达50%左右。
有统计显示,亚洲肌少症的发生率为7.3%~12.0%。
肌肉量的减少会增加跌倒、骨折、残疾甚至死亡的发生率。老年人作为肌少症最主要的“受害”群体,正在深受其害。
那日常生活中,怎么保持良好的肌肉状态呢?
肌肉的生成需要蛋白质,假如一个人蛋白质吃得太少,肌肉就“没饭吃”了。
那么多吃蛋白质就好了吗?还不够,肌肉的合成还需要运动,有了蛋白质作为“原料”,还需要运动来促进肌肉的合成。
已经发生较严重肌少症的老年人,医院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而对于大多数还算健康的老年人来说,日常生活中注重蛋白质的摄入,并进行一定的运动锻炼,是保持肌肉健康的“法宝”。
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是“吃”
“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观念让老年人倾向于少荤多素的饮食模式,现在这个观念应该改一改了——正常情况下,老年人吃的荤菜不能比年轻时少。
老年人本来吸收营养和合成肌肉的能力就比年轻时差,再少吃荤,就很容易造成蛋白质不足,进而发生肌肉量减少。
老年人可以多吃点鱼、肉、蛋、奶等富含高质量蛋白质的食物。
不少老年人吃瘦肉容易塞牙缝,导致他们不爱吃瘦肉,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尽量把肉做得酥一点,实在不行还可把瘦肉打碎,做成肉丸、肉泥炖蛋等菜肴,以保证老年人吃得方便。
然后说“动”
不少老年人爱“静养”,这个观念也要变一变了。
老年人需要每天保持一定量的运动,散步、骑自行车等都可以;另外要注意结合一些抗阻运动,如举哑铃(1千克的即可)、弹力带拉伸(可以坐姿用脚踩踏、用手拉伸弹力带,以减少跌倒风险)等,抗阻运动有利于增加肌肉的数量。
现在不少小区和公共场所都有政府投放的健身器械,可以利用起来。
我们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了,那就更不要亏待我们的肌肉,让肌肉也“吃上”自己喜欢的营养,尽量远离肌少症的困扰,才能更好地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
作者:汤庆娅上海交通大医院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