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和牙疼相比,宝宝长牙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牙龈肿痛把他们折磨得不能安然入睡,那种感觉一点也不比牙疼好受。
长牙,是宝宝人生中必经的一个阶段,每个人都需要经历这一场磨难,只有长出整齐的小牙齿,才能像大人一样咀嚼食物,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
要知道,牙齿的主要成分是钙和磷,而这些元素则需要从食物中去获取,只有人体的钙磷充足,才能让宝宝长出一口洁白坚固的牙齿。
所以,想要宝宝牙齿长得好,宝妈就要为宝宝摄入丰富的营养辅食,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宝宝为什么出牙迟
1、遗传因素
宝宝的出牙时间会受遗传因素影响,如果爸爸妈妈小时候出牙晚,宝宝也会出牙晚。像上面第21个妈妈回复的那样,她家大宝是9个月出牙,二宝8个月就没有出牙的意思。我家大宝是8个月出牙,二宝也是8个月出牙,出牙都比较晚。
宝宝营养不良确实会影响出牙,尤其是缺钙,但是,缺钙绝对不是宝宝出牙迟的唯一原因。
宝宝缺钙会出现一些其它症状,如鸡胸、“X”或“O”型腿、囟门闭合不全等。如果没有这些症状,缺钙的可能性很小。一般来说,如果宝宝前6个月都是母乳喂养,基本不会出现缺钙情况。如果没有母乳喂养,喝配方奶也可以满足对钙的需求,所以不要给宝宝盲目补钙。
、颌骨发育不全因素
宝宝出牙迟晚还可能因为颌骨发育不全造成。因为现在的食物过于精细,而且有些宝宝没有及时地吃辅食,所以颌骨发育较慢,牙齿萌出动力不足,导致出牙推迟。
一般来说,宝宝出牙是成对出现,但是并非所有的宝宝都遵循这个规律,有的就是一颗一颗的出,有的就是跳着出,和出牙顺序表并不完全一致,只要宝宝的牙齿质量好就不用担心。
宝宝的乳牙发育其实跟辅食息息相关
每个宝宝都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孩子,所以他们也有着各自的长牙期,但一般来说,孩子大部分都是在出生后的六个月左右,开始进入长牙期,长出第一颗乳牙,最晚不超八个月。
根据发育特点添加辅食,加强咀嚼能力,让宝宝乳牙长得更好
手指食物,指的是能用手拿起来吃的任何食物,成年人常见的薯条、鱿鱼丝等都是手指食物。
宝宝天生会有吞咽的能力,从吞咽到咀嚼这个过程,需要宝宝学习和锻炼,在添加辅食后,就可以适当地引入手指食物,来加强宝宝的咀嚼能力,同时也让乳牙更好地生长。
对于宝宝来说,手指食物不仅锻炼咀嚼能力,还会锻炼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能力,还能帮助宝宝今后更好地适应自主吃饭。
第一阶段:方便宝宝抓握,软烂的食物。
一般在宝宝添加辅食后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引入手指食物,一定要是非常软的食物,或者到嘴里能够融化的食物。
妈妈们可以切得较大些,方便宝宝抓握,比如长条形、较大的块状等,长度约为5厘米左右比较合适。
第二阶段:能让宝宝手指抓,稍硬的食物。
在宝宝开始用手捏着食物送进嘴里时,就可以减少原来食物的大小了,由5厘米左右的长条形变成1厘米左右的正方形,锻炼宝宝手指的精细动作,比如成熟的桃肉或者奶酪等。
这个时候的宝宝,小手已经能抓得很精准了,不仅能够抓到小的食物,比如面条这种比较滑的食物,也能抓住然后送到自己的嘴里。
当宝宝自己也能够咀嚼和吞咽食物,宝妈就可以不用喂了,可以把辅食放在餐盘中,让宝宝独立地吃饭。
总而言之,对于宝宝的喂养问题,不能总吃一种食物,要根据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相应地调整辅食安排。
孩子的辅食制作是非常有讲究的,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很关键,怎么制作就更关键。很多妈妈不会制作辅食,就按照大人的菜谱来给孩子做,导致孩子吃得不消化,反而会伤害孩子的脾胃引起积食。
所以建议妈妈们在养育孩子中要学着制作辅食。这里强烈地推荐一本受到万千妈妈追捧的辅食书《每周辅食吃什么》。
这本书从宝宝六个月添加辅食开始,一直到孩子三岁的食谱都有了,并且详细到每一周每一天的食谱安排。
比如10月龄孩子一周的食谱举例,比如周一第一顿喝奶粉或是母乳加餐一块苹果,第二顿吃奶粉或母乳,第三顿吃生菜软米饭,第四顿吃母乳或奶粉加餐一个淸甜翡翠羹,第五顿吃鸡胸肉软粥,第六顿喝奶粉或母乳……
而且每一道辅食都有很详细的制作方法,比如准备的时间,烹饪的时间,难易指数,以及需要的食材,具体做法,能给孩子补充什么营养等。
除了有文字版之外,还有视频制作教程,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就可以了。
妈妈根据宝宝的月龄,选择合适的辅食来制作,宝宝也能吃得好长得快。买回来的妈妈都给了本书很高的评价,对于新手妈妈很友好。一本好书在手,喂孩子吃辅食心里就有了底。
如何循序渐进,营养丰富地给孩子做辅食,完全不用家长操心,因为每一周的食谱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家长只要跟着做,美味营养的辅食就能满足孩子的胃口。
0-岁的宝宝饮食,看这一本就足够了,相当于请了一位专业营养师。价格也不贵,只要69元,就相当于请了一位专业“营养师”回家。
有了专业人士助力,就算是新手爸妈,也能让辅食添加变得得心应手。点击下方商品链接,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