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怎么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营养健康科普丨知营养会运动防肥胖促健康, [复制链接]

1#
看白癜风到专业医院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5月20日

是第33届“5·20”中国学生营养日。

今年的传播主题为

知营养会运动防肥胖促健康。

学龄儿童,通常泛指6-17岁的儿童青少年。

学龄儿童生长发育迅速

且处于学习阶段,

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相对高于成人。

均衡膳食在此阶段尤为重要,

营养状况和营养成分的优劣

将直接影响学龄儿童的体格与智力发育,

乃至影响一生健康。

而且,这一时期也是

学龄儿童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

形成的关键时期。

学龄儿童的特点及营养需求01

PECULIARITY

6-12岁儿童身高、体重快速增长

体重每年增长3-5kg

身高每年可增加5-7cm

智力、神经、心理发展达到高峰

青春期后

人体进入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

女生开始于10-12岁

男生略晚常开始于12-15岁

生长突增期内

体重在高峰时每年增加8-10kg

身高在高峰期每年增加10-14cm

与此同时,生殖系统开始发育

女生乳房发育最早

性功能成熟的重要指标是月经初潮

通常在11-15岁

男生睾丸最先发育

首次遗精是男生性功能成熟的重要标志

通常在12-14岁

学龄儿童学习任务繁重,我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作业时间达3小时。据统计,熬夜到23时入睡的学生,小学占18.2%,初中达46.3%,高中生占到近90%。繁重的课业对学生身体造成很大负担,倘若营养不足,会消耗其生长发育的储备。熬夜、睡眠少和营养不足是54.2%的学龄儿童身高未达到遗传身高的重要原因。

NORRISHMENT

学龄期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能量消耗大、蛋白质需求高,主食量应加大。

对脂肪的需求量和成人差不多,即全天用食用油25-30g。

处于快速生长期的儿童青少年,对钙、磷等组成骨骼的矿物质需求增加;

由于血液容量和肌肉重量增加,对铁的需要量增加,月经使女孩对铁的需要量进一步增加。

锌、碘也是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学龄期的需要量增加。

由于能量代谢旺盛,学龄儿童对B族维生素的需要显著增加,此外维生素A、C、叶酸等也必须充足。

学龄儿童常见的营养问题

02

ISSUE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小学学生中挑食、厌食、偏食者日益增多,很多学生都养成了喜吃零食、不爱吃正餐的习惯,从而导致学生中营养不良者日益增多。

年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调查研究显示,超过95%的儿童钙摄入量不足,与饮奶量不足有关;维生素A、维生素B1、锌、铁摄入量不达标,而钠摄入量超过标准两倍多。

年调查显示,6-17岁儿童青少年贫血率为6.1%。尽管缺铁性贫血率已经下降,但亚临床症状却不容忽视,包括精力不容易集中、困乏、容易感染、怕冷等。贫血还会影响学习和运动能力,引起情绪、心理和行为变化。因此学龄儿童对与贫血有关的营养素,包括铁、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的需求量上升较快。

我国学生多数户外运动时间不足,晒太阳机会较少,而且维生素D的食物来源有限,因此缺乏现象较为普遍,严重缺乏时儿童可患佝偻病。

儿童、青少年中既存在由于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的营养缺乏,也存在营养过剩。同时还有身体活动不足引起的身体素质下降、心肺机能减弱。

近年来,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呈迅速上升趋势,从年的9.6%上升至年的19%。

儿童超重肥胖率持续上升及其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和饮食模式,极大地增加了健康风险,可引发各种慢性病如动脉硬化、血脂过高、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肥胖还会引起一些心理行为问题,比如运动能力受限、自我评价低下及自卑等。

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率受到食物选择和偏好、学校和家庭饮食环境以及其他如广告、同龄人和家庭以及公众人物等因素的影响。同时,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转变如体育运动减少和屏幕时间增加,一定程度上也导致超重肥胖率上升。

数据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儿童运动量不达标,运动量少与儿童静坐时间延长,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使用增加有关。久坐等静态行为对健康极为不利,可增加罹患慢性病的风险和死亡风险。

学龄儿童的膳食指南

03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了

一般人群平衡膳食的八大准则: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多吃蔬菜、奶类、全谷、大豆;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学龄儿童膳食指南在此基础上

还需补充以下内容

SCHOOLCHILDREN

1.了解食物,学习烹饪,提高营养科学素养。儿童期是学习营养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营养健康素养的关键时期。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共同努力,开展儿童少年的饮食教育,将营养健康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开设相关课程,营造校园营养环境等。

2.三餐合理,规律进餐,培养良好饮食习惯。一日三餐应包括适量谷薯类、蔬菜、水果、禽畜鱼蛋、豆类坚果,以及充足的奶制品。

按照“五谷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样搭配"的原则平均每天摄入12种食物。三餐定时定量,两餐间隔4-6小时。

早餐提供的能量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35%。

每天吃早餐,且要保证营养充足。糕点、甜食或零食不能代替三餐。

宜清淡饮食,少吃高盐、高糖和高脂肪食物,每天食盐摄入不高于5g,糖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3.合理选择零食,禁止饮酒,多饮水少喝含糖饮料。

选择卫生、营养丰富的食物作为零食,如水果和能生吃的新鲜蔬菜、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或坚果。

果脯、果干、罐头、香肠、烧烤、油炸及高盐、高糖食物,不宜经常食用,每周不超过1次。

每天坚持饮用白开水-ml,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不饮酒。

4.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保持适宜体重增长。营养不良儿童在吃饱的基础上,增加鱼禽蛋肉或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食物的摄入。超重肥胖儿童在保证体重合理增长的基础上,控制总能量摄入,逐步增加运动频率和运动强度。

5.增加户外活动,保证每天活动60分钟。

拒绝长时间坐、靠,看电视、玩Pad、玩手机等静态行为,每次静态行为活动不超过1小时。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累计至少1小时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其中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身体活动(如长跑、游泳、打篮球等),3次抗阻力运动(俯卧撑、仰卧起坐及引体向上等)和骨质增强型运动,每天视屏时间不超过2小时,或越少越好。

知营养

会运动

防肥胖

促健康

END

来源丨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文·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苏莉王玉图·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丨甘肃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