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怎么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麦主要缺素症的原因识别方法与防治措施 [复制链接]

1#

小麦是我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必需的营养元素,如果生长期间严重缺乏某种元素,往往会破坏体内的物质代谢,使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或花、果等生殖器官显现出特殊的病态,这种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生理病态,通常称为缺素症。小麦一旦缺肥,就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所以我们要及时地观察,在小麦缺肥时准确判断并及时补施。那小麦缺素都有哪些症状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小麦常缺素的判断方法。

一、小麦缺素造成原因

在我区小麦主要缺乏氮、磷、钾及锌、硼、锰六种元素,主要由以下原因:

1、土壤贫瘠。有些由于受成土母质和有机质含量等的影响,一般石灰性土壤、盐碱地、砂土地和有机质含量低的田块易缺素,尤其是质地轻、有机质含量少、通透性良好的土壤易缺素。

2、不适宜的pH。土壤pH是影响土壤中营养元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pH高的土壤中(碱性土壤),氮、磷、钾、锌、锰、硼等元素的溶解度较小,则易发生沉淀作用或吸附作用而使其有效性降低。通常是生长在偏酸性和偏碱性土壤的植物较易发生缺素症,我区小麦土壤多为碱性土壤,易发生缺素症状。

3、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如大量施用氮素会使植物的生长量急剧增加,对其他营养元素的需要量也相应提高。如不能同时提高其他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就导致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发生生理障碍。土壤中由于某种营养元素的过量存在而引起的元素间拮抗作用,也会促使另一种元素的吸收、利用被抑制而促发缺素症。如大量施用钾肥会诱发缺镁症,过量施用磷肥会诱发缺锌症。

4、不良的土壤性质。主要是阻碍根系发育和为害根系呼吸的性质,如土体的坚实、僵韧程度,硬盘层的存在等,均可限制根系的纵深发展,使根的养分吸收面过狭而导致缺素症。

5、恶劣的气候条件。首先是低温。它一方面影响土壤养分的释放速度,另一方面又影响植物根系对大多数营养元素的吸收速度,尤以对磷、钾的吸收最为敏感。气温偏低、小麦播种过晚的年分,缺磷发僵现象往往更为普遍。其次是严重干旱,促进某些养分的固定作用和抑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从而降低养分的有效性,导致缺素症发生。

二、主要缺素症状及补救措施

(一)缺氮素

1、症状表现:主要表现植株矮小细弱,生长缓慢,分蘖少而弱,叶片窄小直立,叶色淡黄绿,老叶叶尖干枯,逐步发展为基部叶片枯黄;茎有时呈淡紫色,根细而长,根量少;穗形短小,千粒重低。

2、防治方法:防止缺氮首先基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商品有机肥,其次各地根据土壤普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配制的小麦专用肥。苗期缺氮,可追施尿素;返青期缺氮,每亩可追施尿素5公斤,拔节期再追施10-15公斤。应急时也可喷施1.5%-2%的尿素水溶液2-3次,每次间隔7-10天。

(二)缺磷素

1、症状表现:麦苗生长缓慢,叶色呈现暗绿色,无光泽,叶色深绿略带紫,叶鞘上紫色特别显著,症状从叶尖向基部,从老叶向幼叶发展,茎杆柔弱,分蘖少,根系发育不良,抗寒力差,越冬易死苗。抽穗扬花时间推迟,小麦空秕率增加,千粒重下降。

2、防治措施:苗期缺磷,每亩可追施高磷水溶性肥料20-25公斤;中后期缺磷,在孕穗扬花初期每亩用高磷水溶性肥料10-15公斤,或者每亩用磷酸二氢钾-克兑水50公斤叶面喷施。施用方法是每次间隔7-10天,连喷2-3次。

(三)缺钾素

1、症状表现:初期,全部叶片呈蓝绿色,叶质柔弱,并卷曲,以后老叶的尖端及边缘变黄,变成棕色以致枯死,整个叶片像烧焦的样子,茎秆细小而柔弱,早衰,易发生倒伏,易出现缺钾型黄苗。

2、防治措施:苗期每亩施用8-10公斤硫酸钾,还可以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50公斤,每次喷施间隔7-10天一次,连喷2-3次。

(四)缺锌素

1、症状表现:植株矮小,出现小叶症,叶缘扭曲或皱缩,叶脉两侧由绿变黄、发白,边缘仍能保持绿色,呈黄白绿相间条纹带;根系不发达变黑,抽穗开花迟,小穗少而松散。缺锌症状与缺钾症状(小麦缺钾症状和补救措施)类似,叶片黄化,缺钾是叶缘先呈黄化,渐渐向内发展,而缺锌全叶黄化,渐渐向叶缘发展;缺锌造成生长素含量下降,抑制了节间的伸长。

2、防治方法:一是基肥每亩用硫酸锌1~2千克,整地时混合化肥或沙土施入土壤,一般3~5年施用一次。二是喷施叶面肥。可用0.30%~0.40%硫酸锌溶液喷洒叶面,连续喷2~3次,相隔时间5~7天。注意锌肥不要和碱性肥料、碱性农药混合使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五)缺硼素

1、症状表现:在营养生长期很少有明显症状,主要出现在开花期,雄蕊发育不良,花药瘦小,空秕不开裂,不散粉,子房横向膨大,颖壳前期不闭合,后期枯萎,生育期推迟,有时抽穗边分蘖,叶梢有时呈褐色。

2、防治方法:防止缺硼补救措施用0.1%-0.2%硼砂溶液进行叶面喷肥,每7-10天一次,连喷2-3次。

(六)缺锰素

1、症状表现:小麦缺锰出现黄苗,在三叶期后即开始出现症状,持续时间较长,顶芽不枯死,有时称之为花叶缩苗病。患病初期叶色褪绿成淡黄色,老叶或新叶脉间条纹状失绿,由绿黄到黄色,叶脉仍为绿色,叶片柔软下披。严重时叶片呈浅绿色,与叶脉平行处出现许多黄白色的细小斑点,病状逐渐扩大成黄色条纹,斑点变大成褐色。由于缺锰,光合产物大为减少,麦粒千粒重降低。

2、防治方法:防止小麦缺锰型黄苗施用锰肥,如硫酸锰、氧化锰等,每亩用硫酸锰1kg作基施、沟施。拌种每亩用0.05-0.1kg即可。或根外叶面喷施,用0.1%-0.2%的锰肥溶液,连喷两次。

来源: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