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怎么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肠道微生物与儿童营养不良 [复制链接]

1#

撰文

#肠道菌群#

在全世界范围,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病例中约有45%与营养不良有关,并且几乎有2亿儿童表现出营养不良:消瘦或者发育迟缓。导致营养不良的不仅仅是粮食供应不足,也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与其有关。

图源百度

年5月11日,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JeffreyI.Gordon在CellHostMicrobe上发表了观点文章Gutmicrobiomedevelopmentandchildhoodundernutrition,总结了肠道微生物与儿童营养不良研究的相关进展,并展望了相关转化的发展。

婴儿或儿童营养不良会导致发育迟缓、免疫功能障碍、认知缺陷等,严重者甚至会影响生命。如果以身高为参考,低体重被称为消瘦,是急性营养不良的一种,影响约万儿童;而以年龄为参考,低体重被称为发育迟缓,影响约1.5亿儿童。

生命的前天,即从受孕到2岁这段时间窗口是人类生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各种因素比如母亲的状况、环境暴露、表观遗传等都会影响到其发育。但还有另外一种因素即肠道菌群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婴儿在出生及之后会暴露在各种环境微生物中,其中来自母亲的微生物会稳定定植于婴儿体内,已有宏基因组揭示了这一相似性。但是,对于缺乏营养的孕妇或者产妇来说,会否会导致婴儿的表型受到影响尚缺乏数据。另外,除了微生物外,营养中也有各种成分等,婴儿在吸吮母乳的同时,也吸收到了各种营养成分,比如蛋白、IgG、细胞因子、人乳寡糖(HMO)等。已有研究报道,HMO虽然不被吸收,但会促进婴儿肠道微生物的定植。对于婴儿来说,营养不良经常发生于补充喂养期即停止母乳喂养至完全断奶的这段时期。但从微生物和宿主的角度来看,补充营养这一阶段的研究仍然是空白。

有个重要的问题,肠道菌群紊乱是否会导致营养不良呢?已经有研究将刚断奶的健康儿童和急性营养不良儿童的肠道菌群移植入小鼠体内,发现后者小鼠会出现体重减少、骨生长异常、免疫和代谢异常。通过测序和机器学习,也揭示了具体哪些菌群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发现为针对这些菌群设计相关疗法提供了思路。

年的一篇Science检测了孟加拉国健康儿童和从急性营养不良中回复的儿童之间的代谢参数,研究了饮食、微生物发育和生长情况的相关性,并且以小鼠、猪、12-18个月龄的儿童为对象进行了治疗性饮食,发现可以促进儿童的肠道菌群成熟,并将代谢和生长拉到正常的轨道上。这一结果为将治疗性饮食的进一步转化提供了基础。

如果菌群已经失调,那么靶向这些菌群的治疗方式或许会失败/受到限制,则需要首先补充益生菌,使肠道菌群回归正常,再进行相关治疗。

除了粪便微生物,在小肠中也存在有微生物菌群,但由于其获得样本难度增大,因此对于此部分的研究还比较欠缺。

总之,儿童营养不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肠道菌群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且已经有了明确的实验证据支撑,因此针对肠道菌群开发治疗性药物将会具有很大的潜力,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挑战,比如安全性、有效性和伦理问题。

原文链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