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怎么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u0001智力u0001残疾u00 [复制链接]

1#

智力残疾,这一术语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及医学领域中有着不同的称谓,如“智力落后”、“智力低下”等。它指的是个体的智力水平显著低于普通人,并伴随着适应行为的障碍。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中国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制定的《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方案》中。

01智力残疾定义与判定

▍智力残疾定义

智力残疾的定义涵盖了多个方面。它既包括在智力发育阶段(即18岁之前)由各种不利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钝,也包括在智力发育成熟后由各种原因引发的智力损害,以及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

▍判定要素与标准

对于智力残疾儿童的判定,需要综合考虑三个核心要素:智力水平、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年龄,这三者缺一不可,相互关联。同时,智商作为衡量智力程度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个别智力测验来评估。若儿童的智商得分低于平均值的两个标准差,或其智力测验结果的百分等级在3以下,那么就可以怀疑其可能存在智力残疾。

此外,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估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需要通过社会适应行为测验来进行。只有当儿童的智商低于70且社会适应能力存在困难时,才能最终判定为智力残疾。而发病年龄也是判定智力残疾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发病年龄在儿童身心发展阶段,即18岁以下,是智力残疾判定中的重要考量因素。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将因成人大脑损伤或老年大脑萎缩导致的智力缺损与儿童期的智力残疾相区分。

02智力残疾的原因与分级

▍致病原因

造成智力残疾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先天性因素如遗传、母亲疾病和营养不良,以及后天性因素如产伤、脑膜炎和环境污染等。此外,社会因素如近亲结婚、恶劣环境和教育条件等也会对孩子智力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分级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智能迟缓协会(AAMD)制定了智力残疾的分级标准,依据IQ值和社会适应行为来划分智力残疾的等级。从一级到四级,智力残疾的程度逐渐减轻,但都需要相应的康复和支持。

03智力残疾的康复训练

智力残疾的康复训练涵盖两大核心领域。首先,针对智力残疾儿童,其训练涵盖了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及社会适应等六大关键方面。其次,对于成年智残者,训练则主要聚焦于提升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教授简单的劳动技能,以及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此外,还包括提供有偿托管服务和日常的生活护理,以确保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