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怎么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u0001减少u0001抗癌u00 [复制链接]

1#
西宁白癜风医院 http://www.lesontuan.com/m/

作者:小莱

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解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主要承担人体的凝血和止血功能。由于血小板是脱落碎片,没有细胞核,而“母舰”巨核细胞在骨髓细胞中的比例又非常低,因此各种侵害骨髓而形成造血功能低下的疾病都会影响血小板的质和量,血小板短时间内大量损失(例如出血)以及血小板本质上的功能问题也会造成血小板下降,最常见的就是化疗药、靶向药或放射线抑制或损伤了巨核细胞。

因此,正在进行肿瘤治疗的患者要时刻警惕“血小板减少症”这个肿瘤治疗的常见并发症。

血小板减少症,简单来说,就是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范围。《中国成人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专家共识》将PLT<×10^9/L作为中国人群血小板减少症的判定标准。根据严重程度不同,《肿瘤治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管理专家共识》对血小板减少症进行了分级。

(肿瘤治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管理专家共识肿瘤治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分级标准)

1

哪些肿瘤治疗方法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症

1

ADC药物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ADC以单抗为载体将小分子细胞毒性药物以靶向方式高效地运输至目标肿瘤细胞中,在保留细胞毒性药物肿瘤杀伤特性的同时,选择性降低其脱靶不良反应。

然而,血小板减少症也是ADC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以首个在实体瘤中获批的ADC——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为例,其在全球治疗患者人群中所有级别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20%~38%,而在亚洲人群中这一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更高。

因此,在应用ADC前进行血液检查,对于不符合治疗要求的患者应慎重用药,待血液指标恢复正常或给予支持治疗恢复正常后方可用药。同时,考虑预防性用药进行二级预防。

图片来源:摄图网

2

靶向治疗药物

靶向治疗药物中,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的血液学毒性相对常见。其中,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4%~61%。

当发生严重血小板减少时,需暂停使用PARP抑制剂,待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范围以上后,可原剂量恢复或减量恢复PARP抑制剂的使用。

必要时给予促血小板生成素等治疗。此外,各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亦有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报道。对于这部分患者,有共识推荐给予rhIL-11(重组人白介素-11)或rhTPO(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进行治疗,直至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范围。如果疗效不佳,可考虑给予TPO-RA(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治疗。

3

放疗

放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放疗也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放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通常在第7~10天出现,但持续时间会比较长,有时甚至长达30~60天。对于接受放疗的患者来说,如果放疗部位覆盖长骨和扁骨部位,则容易引起骨髓抑制,使血小板生成减少。如果放疗持续进行,则骨髓抑制不断累积,可致血小板持续性降低。

对于放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减轻其症状和影响。如使用小剂量rhIL-11进行治疗、给予营养支持治疗等。同时,对于接受过放疗的患者来说,在更换为化疗方案或接受同步放化疗时,应密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