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添加
本书聚焦于过去30年间反复出现的七大重要主题:身份、身体、时间、场所、语言、科学与精神性。第一章提供了对该阶段世界当代艺术的一个简明的概括,分析了五种关键性的变化(新媒介的兴起、对多样性的日益
这是一部全面认识当代艺术状况的个人叙述。美国艺术史学家乔纳森·费恩格伯以史家的如椽之笔-再现了艺术历史的画面,展现了一种多样的历史视角和近距离的艺术生存环境。它涵盖了年以来世界上发生的重要的艺术运动、艺术活动及艺术事件,其视野不仅仅局限于欧美;随着全球一体化以及文化交流的频繁,也将观照的视野中,很好地显示了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艺术中的重要位置,也是历史给予中国艺术全面发展的一个表征。
本书是理解当代艺术及其历史的一个维度,其突出的特点是:人是这个世界上*有活力的生命,他们的生存境遇在相当多的层面上决定了他们的艺术和他们艺术的发展。历史的存在让我们深刻地了解到当代艺术的发展是超越形式自律的,唯其超越了形式的诉求,艺术才能变得鲜活起来,才能生发艺术的动力和价值,才能将当代艺术的意义呈现在这个多元世界与多维视野的面前。4后现代之后:后前卫视觉艺术作者:邵亦杨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0-01内容简介后现代主义完结了吗?艺术批评死亡了吗?当代艺术中的形式还有意义吗?具象绘画算得上前卫吗?身体艺术是否是一种*治语言?觉文化研究取代了艺术史吗?而后殖民又如何变成了跨文化?我们如何看待今天身处的数码时代的影像艺术呢?又该如何走出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困境和面临的新问题?让这些问题带着你阅读这本书,穿越繁盛而又贫弱的当代艺术景观,触摸这个不再受主义和理论束缚的时代的脉搏,也许你会提出找到满意的答案,也许你会提出更多的问题。本书以穿越后现代为主题着重阐释当代西方视觉的现状和**趋势,剖析了当代西方艺术如何走出后现代主义的困境和面临的新问题,资料详实,案例丰富,阐述细微,语言生动,读者可以在图文互证中漫游近几十年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西方**的艺术天地,看清纷杂的当代艺术界。5白立方内外:当代艺术50年作者:ARTFORUM编辑部编安静(LeeAmbrozy)主编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年06月内容简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对艺术的看法发生了很大变化,艺术品的传统媒介和样式被大大解放,一切对创造的观点都在逐渐改变。如今,中国艺术也正在融入这一变化之中,了解之前西方发生了什么,对当下的读者会有所借鉴。美国重要的当代艺术杂志ARTFORUM创刊50年之际,杂志的主编与其他高级编辑们一起讨论了杂志*有历史性的31篇文章,编选成这本能够体现美国当代艺术评论历程的文集,其中60年代12篇,70年代8篇,90年代以后5篇,侧重有历史价值而难得介绍的老文章,同时亦体现出艺术史的变迁。这些文章都是伴随着艺术发展的鲜活记录和评判,已经成为美国、欧洲美术史论阅读的基本文献。学生、艺术家、评论家、策展人、画廊人员、建筑师、设计师——在其中都能找到许多关键思路和熟悉词汇的源头。5西方艺术史观念-再现与艺术史转向作者:高名潞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年01月内容简介《西方艺术史观念:再现与艺术史转向》是作者二十余年潜心教学和研究,从非西方视角系统梳理、反思和批判西方艺术史理论的学术专著,开创性地提出了“再现”是贯穿西方艺术史理论发展的主线。西方现代艺术史及艺术批评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启蒙时代所奠定的再现理论,正是对这一启蒙运动以来主客观二元论的继承和质询,构成了西方艺术及其理论的历史,然而西方艺术史理论始终未能超yue二元对立的思维范式。有鉴于此,作者既提纲挈领又详实地对西方艺术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独特的论述,解读了不同理论流派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再现理论在西方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和重构,并探讨了艺术史理论发展的新方向及其可能性。7观看之道作者:著者:约翰伯格;译者:戴行钺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年07月内容简介观看先于言语。观看确立了我们在周围世界的地位。他人的视线与我们的相结合,使我们确信自己置身于这可观看的世界之中。而当图像终于取代文字,充斥于视线所及的一切空间,我们又该如何观看而不致再度迷失?本书论及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女性作为被观看对象、油画传统、广告与资本主义等方面,配以两百余幅经典图像,与BBC同名纪录片一起,改变了西方一整个世代的观看方式,也必将适用于如今大大小小的手机屏幕和街边广告牌。从对视觉文化的深入探索和普及的角度而言,本书亦可与贡布里希爵士*杰出的著作互为补充。8博物馆变迁作者:爱德华·P.亚历山大,玛丽·亚历山大,陈双双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出版时间:年12月内容简介《博物馆变迁》是一部探寻博物馆发展脉络和使命的综合性、通论性著作,对博物馆的历史和功能进行了宏大的叙事和概述,展现了自18世纪以来六大类博物馆(艺术、自然、科技、历史、动植物园、儿童)的动态发展史,分析了博物馆行业的五大功能(收藏、保护、展览、阐释、服务),清晰详实,蕴蓄极富。本书的附录收录有《职务翻译对照表》及《机构组织翻译对照表》,展现了湖南省博物馆博物馆学研究所的*成果:一来对本书的翻译做出说明,二来希望能对博物馆学界的翻译术语问题展开研究,期盼引发业内人士对博物馆学关键概念(包括对比研究)的议论和思考。9艺术理论指南作者:保罗·史密斯(PaulSmith)、卡罗琳·瓦尔德(CarolynWilde)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年10月内容简介这部西方视觉艺术理论指南包括该领域专家撰写的41篇原创文章。开篇之作——内容宽泛的导论,论述了现代艺术理论的形成。接下来的40篇文章的顺序是按照年代和时间编排的,以便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看到西方视觉艺术理论从古代和中世纪文献到自文艺复兴以来所产生的种种现代艺术概念,再到*近关于艺术的一些思考的整个发展过程。除了对各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和立场进行概述和描述之外,本书中的所有文章还对这些观点和立场产生的某些假设进行系统的阐释,并就艺术理论化的本质提出一些更为普遍性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艺术理论指南》既介绍了西方视觉艺术理论的主要思想,又为读者批评性地探究产生于艺术惯例情境中的理论的目的、理论的可行性和理论的局限性提供了一种信息来源。10艺术与文明:西方美术史讲稿作者:范景中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时间:年08月内容简介艺术是文明的代言人,我们想要触摸、感受它,只能通过艺术史。本书聚焦西方艺术与西方文明,通过梳理两万年西方艺术脉络,直击艺术品背后的文明现场。作者范景中教授是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标杆人物,也是家喻户晓的《艺术的故事》中文版译者。本书是范景中教授首部艺术通史著作,他将通过三百余件世界艺术名作、一百余位艺术大师,带领读者从更广阔的领域、更深层的意义上去理解艺术、亲近艺术。书中不仅专论建筑、雕像、绘画等传统门类,还有音乐、书籍、文化、哲学等广阔领域的延伸,并不时穿插中国艺术以此对比,处处渗透着一位功力深厚的学者的“智慧之眼”。小专题,大视角,这些包罗万象的人文音符,共同谱成一曲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美妙乐章。11《跨文化美术史年鉴:一个故事的两种讲法》作者:李*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年10月内容简介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艺术从来都是一种双向选择、双向回授的影响关系,既有纵向流传,更有横向交流——贸易往来、宗教传播、民族迁徙、工艺交流,都左右着文化变迁和艺术走向。而现有的美术史研究大多沿袭了传统的国别史书写方式,致使超越地域与文化的美术史中的交融互鉴现象未能彰显。本书是世界上*部署名“跨文化美术史”的专书,汇集了国内外十四位学者的十八项重要研究。这些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出了观念上的创新,更在于用充分的案例,具体演示了跨文化美术史研究的展开路径。它以方法论视野、装饰与物质文化研究、书评、译文和访谈等多种形式,探寻东西方之间艺术的文化语境、图案的生成机制、以及不同文化艺术间的交互影响,尝试追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建构过程,并提供讲述故事的另类思路。12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作者:雷德侯著,张总等译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年06月内容简介作者雷德侯是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教授,堪称西方汉学界研究中国艺术的*有影响力的汉学家之一。本书一经面世即引起西方汉学界及学术界的广泛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修订版)》着眼于西方文化入侵以后中国美术的历史,以绘画为主兼顾其它相关美术门类,不作一般编年史的陈述和个别艺术家的介绍,而是围绕与中国美术近现代特性相关的因素,如赞助机制、教育机制、传播交流机制和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历史变化,来解释近现代中国美术的历史演变,涉及到艺术市场,艺术教育,艺术组织,艺术传播,学术交流,艺术思潮与美学,社会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并通过与传统的比较,加深对这些近现代因素的理解,进而探讨艺术风格和样式与这些因素可能存在的关系,作为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一系列问题研究的思考点。14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作者:巫鸿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年05月内容简介《武梁祠(精装)》的研究回应从以往武梁祠研究中生发出来的四个主要方面,每一方面对于未来学术的进展都极为重要。第一方面是对武氏家族墓地的遗存进行清点和著录。尽管这些遗存对研究东汉图像艺术是极重要的资料,但相互矛盾的断代、祠堂归属以及编目等诸多问题仍然存在。此外如错录铭文等问题更使人迷惑。通过重新检验发掘记录、以往著录以及复原设计等材料,本书希望为武梁祠和它原本所处的环境,即武氏家族墓地,提供更完全、准确的信息。15长物: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状况作者:[英]柯律格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年03月内容简介晚明时期,品类繁多的“物”在中国文化中扮演了过去所不曾享有的重要角色,关于物的分类、使用、品评,以及对它们所感到的不安或褒贬,成为晚明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