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怎么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锐医生带你走出育儿误区之营养篇 [复制链接]

1#
小培有话说

古锐医生上周在广州少儿图书馆做了题为《中国家庭的常见育儿误区》讲座,后来又在微课堂上做了同题讲座。今天是古锐医生抽空整理的文字版。家长必收哦!

因为篇幅很长,小培分主题刊登!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这份工作不好做,父母们也都是一边养育一边学习,同孩子一同成长。

想要养育一个健康的孩子,除了防病治病之外,合理均衡的膳食摄入、坚持良好的体育锻炼、规律的生活作息、养成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规矩行为情绪都是让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但是,不是每一个父母都是天生的育儿能手,受到外界影响,有时会走入育儿误区,今天我将提出常见的误区,帮助大家认识和分析。

我将家庭常见的育儿误区根源和解决办法做了归纳,总结起来就是“一松一紧”两个方面。根源即呵护过多和管教太松。解决办法即心里放松和手上抓紧。我们在战略上要藐视,战术上要重视。

常见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营养和行为。

每一个方面我都会举些例子给大家分析,这些方面如果程度严重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健康,导致生长迟滞和出现发育行为问题。

一、营养上膳食低龄化表现1

喂养不规律,按需喂养时间长。

后果:

6月龄后的孩子仍然按需喂养,未能建立规律吃奶。

发生原因:

一是妈妈担心孩子吃奶能力不足。

二是家长不清楚什么年龄应按需,也不清楚为什么要有一段时间让小婴儿按需哺乳。

纠正理由:

正常的4月龄后婴儿胃容量已较出生时增加,每次乳量可达-ml,即可有较长的进食间隔时间。婴儿规律进食,说明逐渐成熟,婴儿已具备规律进食能力。可与成人一样白天定时进食,晚上睡觉。虽然这是孩子自然发育的过程,但也需成人的引导,为断夜奶做准备。

纠正方法:

妈妈放松心情,认识和肯定孩子的成长和能力,给予孩子规律进食的机会,执行原则和目标要严格,逐渐推移时间完成规律定时喂养。

表现2

断离夜奶时间滞后:有的孩子8-10月龄仍未断离夜奶,有甚者1岁多还在夜间喂奶。

后果:

随婴儿年龄增长,夜间哺乳的后果或影响日间进食使婴儿消瘦,或过度摄入使婴儿超重。

发生原因:

一可能是过度保护,担心孩子日间奶量不足。

二可能是孩子夜啼疏于处理,养成用喂奶安慰的坏习惯。

纠正理由:

4-6月龄孩子,就有能力脱离夜奶,日间饮食可保障全日营养素摄入。如白天哺乳间隔时间逐渐延长以逐渐增加乳量,满足生长所需、保证营养是定时的基础。

此外,减少环境的影响,如与母亲分床,减少母亲体味、乳味对婴儿的“诱惑”。因婴儿依恋开始发育,夜间哺乳逐渐发生婴儿过度依恋的机会,对母子都不利。家长需要日间增加孩子活动量,保证日间消耗,从而增加日间饮食量。

纠正方法:

家长心情放松,对婴儿夜啼不要过于紧张,但是需要寻找孩子夜啼原因。如果满足生理需求和除外疾病后仍有夜啼,则考虑心理需求,可以尝试多种安抚孩子哭闹的方式,而不是用喂奶来代替。

表现3

其他食物添加不当的问题相当普遍,如长期(1岁、甚至2岁)吃稀粥。

后果:

部分孩子因稀粥含食物量少,肠道充盈不足,肠道蠕动差导致便秘,严重可引起营养不良。

发生原因/p>

一是家长担心孩子无法咀嚼较大较硬的食物,或担心孩子不会咀嚼而被块状食物噎着,总是用刀代劳孩子的牙齿,食物做的很细、碎。

二是错过婴儿学习吞咽咀嚼关键期(6-8月龄)后,孩子不会进食需要咀嚼的食物,家长误以为应任由孩子选择,制作连汤带水的、容易咀嚼的细软食。

后果:

膳食结构低龄化,甚至1岁后仍以乳类为主食,固体食物未能成为主食,食物种类少,挑食,吃零食。导致膳食结构偏离,营养素缺乏,从而影响健康。最常见的是导致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纠正理由:

中国与世界各国儿科协会都推荐,在4-6月龄期间根据孩子的能力和需求,考虑开始给婴儿引入半固体、固体食物,让婴儿有机会学习吞咽、咀嚼。不称半固体、固体食物为“辅食”的原因是半固体、固体食物已逐渐是儿童营养的重要来源,不是“辅助”作用;因其可影响正餐食欲,所以更不可在餐间随意尝尝,所有其他食物的引入或添加需在正餐点。

纠正方法:

4-6月龄开始时为泥状(糊状)食物,如米粉、粥;

7-8月龄可逐渐过渡为碎末状食物,如稠粥、面条、碎菜(肉);

当婴儿会抓食到口、可坐稳时可过渡为块状、条状食物,便于孩子抓食。

2岁后应与成人同食,并允许儿童全程自己进食。

这个过程家长不宜过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