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马上就要到7月28日了,为什么要特别提起这个日子呢?因为这天是世界乙肝日,年的7月28日,世卫组织为了纪念乙肝病*发现者布隆伯格的生日,将这天确立为“世界乙肝日”。乙肝就是由乙型肝炎病*引起的疾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乙肝在我国大爆发,全国大约有1.2亿名HBV携带者,至今为止我国含有乙肝病*感染者依然有万,我们应该怎么做?
01切断乙肝传播途径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以及体液传播。而在日常中,乙肝病*会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传播。
出生与乙肝患者发生未受保护的亲密接触共用针头、注射器或者药物设备(比如胰岛素针头)共用牙刷、剃须刀、指甲剪等生活用品直接接触乙肝患者的血液或者伤口因此日常的一起吃饭、母乳喂养、拥抱、亲吻以及握手等活动,是不会传播乙肝的,而乙肝病*也无法通过食物和传播,因此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02及早注射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乙肝除了切断传播途径,接种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办法,没有之一!我们国家建议每一位新生儿都要接种乙肝疫苗(婴儿接种是免费的),而以下易感染人群也建议及时接种:
乙肝疫苗接种史不全或者不清楚的,或者是乙肝两对半检测出为阴性,乙肝抗体<10mIU/mL的人群。
乙肝患者的家属
社交范围很广的
幼儿园工作人员
接触血液频繁的病人、医护人员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对第一类易感人群,医生在这里进行一下补充。我国在年的时候启动全国新生儿计划免疫的*策,也就是在年之前出生的小伙伴可能没有接种乙肝疫苗,或者不记得自己是否自己接种了,医生建议再一次去接种。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乙肝疫苗不是一次接种就能终身免疫的,随着接种时间的推移,15年后我们体内的抗体就会降至36-50%,而且吸烟、肥胖、遗传因素以及免疫抑制因素等,都可能会影响到疫苗作用。所以在接种十年后,可以去查一查乙肝抗体,根据检查结果再决定是否要接种。
03患上乙肝,不治疗会怎么样?
自愈
对,你没有看错,乙肝也能自愈,并不是再骗大家。对于急性乙肝炎95%是可以治愈的,问题来了,什么是急性乙肝炎患者呢?即五岁以上的儿童和成年人,在感染乙肝病*后的病程少于六个月的。
转为慢性乙肝患者
这个情况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慢性乙肝几乎是无法根治的,因此即使是病情控制了,也需要注意后续的定期复查。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为什么会转为慢性乙肝呢?
①和感染乙肝时的年龄有关,一般情况下是感染年龄越小,转化为慢性乙肝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说母婴传播是导致宝宝感染乙肝、甚至乙肝终身感染的主要因素,各位患有乙肝的患者想要生孩子的话,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阻断手段,别让孩子受一辈子的罪。
②和患者的免疫状态有关,很简单,免疫力越强,那转化的可能性就越低。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经过肾移植、肿瘤、艾滋病、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感染乙肝,容易转化为慢性乙肝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免疫力低下。
③患有其他肝炎、肝病等情况,这样的情况不仅容易转化为慢性乙肝,而且预后情况也很差。
④其他因素,比如感染期间,患者过度劳累、酗酒、滥用损伤肝脏的药物、营养不良或者感染其他病原体等等。
04什么情况说明乙肝自愈了?
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注意了,是同时满足!
乙肝表面抗原呈阴性;
乙肝核心抗体呈阳性;
乙肝e抗原呈阴性;
谷丙转氨酶的数值正常;
乙肝病*DNA在高灵敏度检测下阴性。
05同是抗乙肝药,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的差距在哪里?
剂量和适用人群
恩替卡韦的剂量是0.5mg,替诺福韦的剂量是mg,不过均是一天一次,一次一片的服用方式。剂量不同说明两种药物的抗病*能力不一样,因此适用人群也不一样,例如替诺福韦更加适用于肝硬化患者,而且替诺福韦的妊娠安全性属于B级,孕妇是可以服用的。而恩替卡韦的妊娠安全性属于C级,不太适合适合备孕期女性和孕妇。但替诺福韦有轻微的肾*性,所以不建议肾炎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
耐药性
两种药物均属于一线抗乙肝病*的药物,在耐药性上来看,替诺福韦可能更好,5-8年内出现耐药患者的概率几乎没有,而恩替卡韦发生耐药性的概率相对较高。但是大家也不要担心,正确服用恩替卡韦就能有效降低耐药性,而且很多患者并不需要长期服药。
副作用
每一种药物都存在副作用,两者相比的话,恩替卡韦出现副作用的症状较轻,多为头晕头痛、恶心等,而替诺福韦的副作用相对较重,比如恶心、腹泻、呕吐、胃胀气等等。
06乙肝患者的饮食
饮食结构要合理,要保证膳食均衡、全面,多吃蔬菜、水果,以便给身体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既能帮助消化,也能起到一定修复受损肝细胞的作用。由于乙肝的影响导致肝功能代谢脂肪的能力下降,因此饮食要以低脂肪、低糖以及高蛋白的结构为主。
结语: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接种疫苗的推广,我国新增的乙肝患者是越来越少了,这一点是值得恭喜的。但也别掉以轻心,由于肝癌患病可能发生在乙肝感染后几十年,所以在未来短暂的时间内,肝癌的威胁依然存在,因此除了做好预防,各位乙肝患者还有提防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建议大家合理使用药物、改掉不良习惯以及定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