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每个家长都喜欢活泼的孩子,孩子性格活泼、爱说爱笑又何尝不是件好事呢?但是如果孩子总是坐不住,特别好动,不管是看电视,写作业,还是吃饭,坐在凳子上根本就安静不了几分钟,说他他也不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么家长们也开始非常着急,会认为自家孩子会不会有多动症?
年纪小的孩子可能会比较好动,但与多动症的诊断标准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家长很容易把好动的孩子归纳为多动症,其中一个原因是被多动症这个病名所误导。家长们要把多动和好动分清了!那么好动、多动怎么区分?
孩子好动,是精力旺盛、身心健康的表现。只有患有营养不良、重症贫血或有其他先天性疾病的孩子才不好动。好动也是孩子探索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表现,他们看到什么都要摸一摸、动一动,还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周围的事物都感到新鲜、好奇和不理解。这些表现与“多动”有着本质的区别。
那么真正的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脑功能你障碍,与儿童大脑中的前额叶、尾状核、胼胝体以及多巴胺的分泌都有关系。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分为注意缺陷型和多动冲动型两种。
“多动”与“好动”的具体区别:
(1)行动目的性
顽皮好动的孩子行动一般原因性和目的性都很强,并且通常都会做好计划和安排;而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则表现为冲动、做事缺乏明确目的。比如玩积木,顽皮好动的孩子将其他小朋友的积木推倒,目的可能是想引起他人的注意;而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则是无意义的,仅仅是为了推倒而去推倒。
(2)自我控制能力
好动的孩子具有自我控制能力,在严肃、陌生的场合会停止恶作剧或调皮好动的行为,表现得规规矩矩,甚至可以静坐等待。而多动症孩子控制力较差,且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地做出某些出格的行为,就算遭到家长的责骂也没有悔改之意。
(3)注意力与兴趣的关系
好动的孩子虽然比其他孩子更加顽皮、好奇,但通常只有在其认为某件事情过于枯燥的时候才会出现故意捣乱、动来动去的行为,只要遇到感兴趣的事情,就会非常专注,并且讨厌他人的打扰。而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多具有冲动性,且没有明显的兴趣爱好,玩什么都会心不在焉,无法全身心地投入。
于是,家长就很容易怀疑孩子的一些表现是属于多动症,但实际上,大部分孩子的多动倾向都是因感觉统合失调而起,并非真正的多动症。虽然未必是真正的多动症,但感统失调的孩子也不会随着孩子的长大而自愈,反而是孩子越大,行为模式越固定,训练起来越困难。
3~6岁是孩子感统训练的*金时期,因此,当你发现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等行为的时候,进行感统训练便是迄今为止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感统训练会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开展针对性刺激要求比较高的训练,同时还会综合考虑孩子的心理状态、认知教育和教育引领技术。
其实,不论是好动还是多动,都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尤其是多动症。因此,就需要家长、老师、医生和社会的共同配合。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家长,带孩子做专业的感统训练的同时,还要注重家庭训练,方便家长和孩子在家中随时锻炼。
图文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亲子陪伴)
————————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