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怎么办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聆听上古之神的低语,老张为你解读不可名状
TUhjnbcbe - 2024/4/5 18:21:00

#克苏鲁#如果你是一名铁杆的暴雪游戏玩家,那么你或多或少听说过“克苏鲁”一词,暴雪旗下的所有游戏中都包含“克苏鲁元素”,比如《魔兽世界》中的克苏恩、尤格萨隆、恩佐斯,《星际争霸》中的萨尔那加,这些游戏中的上古之神以及整体游戏设定都明显有着“克苏鲁文化”的风格,更不要说《暗黑破坏神》完全就是一部出自克苏鲁的邪恶宝典,那么“克苏鲁文化”拥有怎样的魅力会让暴雪如此追捧?仅凭庞大臃肿的巨大躯体和长满章鱼般的触须以及恐怖黑暗的氛围,就可以称之为“克苏鲁”吗?

“我所有的故事都建立在这样一个基本前提上:普通人的法律、利益和情感在浩瀚的宇宙中毫无意义”,这是“洛夫克拉夫特”在和《诡丽幻谭》杂志主编通信中对自己作品的总结,洛夫克拉夫特是谁?是克苏鲁神话的缔造者,在这段总结中我们应该能直白地看到一个真相,“克苏鲁神话”所折射的内涵是扎根于痛苦的虚无主义,所以洛夫克拉夫特也是在痛苦和孤独、落魄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终年47岁,在一间狭隘的出租屋内饱受营养不良和病痛的折磨,死于肠癌。

今天老张将要解读克苏鲁神话,内容会分为四个板块依次讲述,首先是对克苏鲁神话一些基本设定的说明,这一部分内容是为了让观者对克苏鲁神话体系建立起比较直观确切的认识,而不再是停留于海洋、触手、章鱼、恐怖、血肉、不可名状这些词汇引发的联想。

第二个板块会讲述克苏鲁神话的发展过程,克苏鲁神话本质上是一个开源的设定集,每个人都可以为它增添新的内容与设定,而这些新内容只要被受众广泛接受,就会成为克苏鲁神话体系的组成部分,所以克苏鲁神话并没有一个确切清晰的边界,它包含了许多模糊和自相矛盾的内容,但在克苏鲁神话的集体创作中,有两位创作者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他们就是克苏鲁神话最初的缔造者“洛夫克拉夫特”以及他的接班人“德雷斯”,在第二板块中,老张会讲述洛夫克拉夫特的生平,以及德雷斯在洛夫克拉夫特死后对克苏鲁神话的传承与改变,这部分内容会让我们窥探到克苏鲁神话的来源,了解到它扎根的思想与情绪,以及成长的养分是什么。

第三版块会表达老张个人对虚无主义的认识与感受,在我看来,克苏鲁神话终究只是一种消遣的东西,真正让我感兴趣,不断陷入思考的是从克苏鲁神话中折射出的虚无主义,像是探索生活中若有若无的“迷”,重新感受着生命中的痛苦和喜乐,这部分内容会相对远离克苏鲁神话主体,是从虚拟回归现实后的延伸遐想,根源上只是老张的个人感受,很难保证什么参考价值。

第四版块老张会讲述克苏鲁神话的特征,可以先简单的罗列一下,诸如科幻性、开源性、反信仰、恐怖性,正是这些特征支撑着克苏鲁文化的生命力与价值,在这一点上,个人认为作品的生命力与价值都必须与作品的独特性挂钩,否则一个没有特性可言的存在必然会被随意替换取代,会被时代遗忘,也就难言生命力和价值。

克苏鲁神话基本设定说明

首先介绍一下克苏鲁神话中的“族谱”外神是整个克苏鲁神话中最强大的存在,它们是宇宙运行的本源力量、是万物之初、是远超一切的存在,外神的统治者是“盲目痴愚之神”阿萨托斯,出现于宇宙之初,是万千魔神之首,它生下了黑暗、无名之物、混沌三柱原神,组成了克苏鲁神话中心最重要的部分,随后黑暗产出“至高母神”莎布尼古拉斯,无名之物产出“门之钥”犹格索托斯,混沌化为“信使”奈亚拉托提普,这里说的“产出”是一种很模糊的关系,并不像我们理解的生育关系,更像是一种转变,所以很难说黑暗与至高母神是相互独立的存在,一般都是将“至高母神”莎布尼古拉斯“门之钥”犹格索托斯“信使”奈亚拉托提普视作三柱原神本身,而非黑暗、无名之物、混沌的子嗣。

旧日支配者是宇宙中强大而古老的存在,它们的身躯大多是由不明物质组成,在能力上尽管不如外神强大,但依然远超人类想象,普通人类只要看到它们就会陷入疯狂,但在宇宙中仍有一些外星种族、古代文明或神秘宗教崇拜着它们,希望获得旧日支配者的力量,在设定中旧日支配者大多是由三柱原神之一的莎布尼古拉斯生育而出,所以莎布尼古拉斯既被称为“至高母神”,也被称作“孕育千万子孙的森之黑山羊”,在克苏鲁神话中最为著名的神“克苏鲁”便是旧日支配者之一,是由莎布尼古拉斯与尤格索托斯两位外神结合而生。

古神也可以称为旧神,在克苏鲁神话中并没有非常完整的设定,它们从何处孕育而生?是怎样的族群关系?都没有明确说明,在最初洛夫克拉夫特的创作中只有少量模糊的描写,后来德雷斯将这些内容整理,贴上了古神的标签,并把他们设定为与旧日支配者对抗的力量,在德雷斯的设定中,古神一般心怀善念亲近人类,曾在远古时期与旧日支配者作战,并将他们镇压、放逐。

地球诸神又称为地球的虚弱众神,它们统治着“幻梦境”远不如旧日支配者强大,其智慧甚至低于普通人类,在“信使”奈亚拉托提普保护下存在着,地球诸神在克苏鲁神话中存在感不强,只在这里简单提一下,其他神是没有族群归属的超凡存在,多数资料不详或没有明确分类,只存在于少数作品当中,例如《亚弗戈蒙之链》中旧日支配者亚弗戈蒙的死敌克萨诺斯,一般来说其他神只是没有被挑明身份的外神或旧日支配者。

元素论和善恶论这两点设定属于接班人德雷斯在洛夫克拉夫特去世后添加的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洛夫克拉夫特最初构架传达的观念,所以一直以来颇有争议,关于这些争议会在第二板块中详谈,现在先说明一下元素论和善恶论的具体设定,元素论是指旧日支配者拥有自身代表的属性,一共有水、火、风、土四种,其中水与风、火与土互为敌对,善恶论则是将旧日支配者设定为“恶”的象征,而古神则是“善”的象征,在远古争斗中,古神曾将旧日支配者放逐囚禁,只有繁星位置正确之时,那些遭到囚禁的旧日支配者才可以被召唤降世。

按照德雷斯元素论和善案论的设定,接下来说明一下知名形象克苏鲁的相关内容,克苏鲁沉睡于太平洋中南部深海中的拉莱耶古城,处于一种假死的状态,也可以视作被古神放逐囚禁于此,克苏鲁的梦境会对外释放一种精神波动,在海水的屏蔽下这种精神波动只会被一些敏感、异常或具有某种天赋的人类接收到,这些人类则会因此常常在梦境中见到克苏鲁与拉莱耶古城的形象,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陷入病症昏迷或者发疯,当繁星位置正确之时,克苏鲁将会苏醒并与拉莱耶古城一起浮出水面,那时它将是世间最强的存在,整个世界都将受它的控制,而人类也会因此灭亡。

在元素论的设定中克苏鲁象征着水,但矛盾的是克苏鲁却被囚禁于深海水域当中,这就像把万磁王关在钢铁厂,很多人也是因此对元素论并不认可,克苏鲁的死敌是旧日支配者中象征“风”的哈斯塔,经常被人提及的“无以名状者”指的就是它,克苏鲁的形象辨识度很高,长满触手的章鱼脸、人类的四肢,蝙蝠的翅膀,记住这三个特征就可以轻松地辨认出克苏鲁的形象,关于克苏鲁神话基本设定的说明到此为止,都是一些摆在明面的东西,说多了也没意思,主要是为了部分缺少了解的读者做下铺垫,希望这段枯燥的内容和那些绕嘴的名字没有劝退太多人。

克苏鲁神话的发展过程

洛夫克拉夫特是克苏鲁神话的缔造者,但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我们很难寻找到第一板块中提到的诸多设定,洛夫格拉夫特称阿萨托斯与三柱原神为其他神,而非外神,古神这一概念更是从未提及,元素论和善恶论也不存在于他的作品当中,甚至洛夫克拉夫特从未使用过“克苏鲁神话”这个词汇,来概括自己构架的虚幻世界,可以说洛夫克拉夫特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并没能真的构架出一个完整的克苏鲁神话体系,他只是写了很多小说,洛夫克拉夫特的身份定位是19世纪美国恐怖小说作家,克苏鲁神话的来源便是他构想中拥有同一世界观的故事群,而这些作品的问世主要集中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

年前后,洛夫克拉夫特发表了克苏鲁神话体系的第一部作品《达贡》,这部小说以一名曾流落海上战俘的口吻,讲述自己漂流至不祥的巨大泥沼,所见的景象以及之后的遭遇,故事的主人公在漫游过程中目击过无法自然形成了巨大石头、雕刻着鱼类或软体动物的碑文,超越想象的怪物等奇异景象,即使后来回到安全陆地,仍然无法摆脱当日所见带来的恐惧和震撼,甚至因此能够在梦中看到那些不知名的怪物跪拜他们的神,最后怪物巨大黏滑的躯体爬上窗户,故事在主人公发狂的尖叫和求救声中戛然而止。

《达贡》之后,洛夫克拉夫特又相继创作了一系列以《克苏鲁的呼唤》为代表并具有相同世界观的作品,这些作品的情节大多也与《达贡》相同,都是主人公在生活中遭遇到超自然事件,随后展开探索与调查,但在一段努力之后,这些人物都走向了与《达贡》主人公相同的命运,他们的学识和调查并不能动摇黑暗神灵的万分之一,反而将自己带至毁灭的深渊,这种毁灭并非是源于某种存在的恶意,只是超凡生命或未知存在无意识行为造成的荒诞结果,人类终将发现他们是在探寻一个自己无法理解的真相,而在这真相深处的迷雾中心,人类仿若一粒微尘。

洛夫克拉夫特的这些作品并非只是因为具有相同的世界观而被联系在一起,更是因为表达着一个相同的主题,就如最初开篇所讲,洛夫克拉夫特认为“人类的存在和一切行为在浩瀚的宇宙中毫无意义”,洛夫克拉夫特将自己的这种观点称为“宇宙冷漠主义”,但如果大家对“虚无主义”有所了解的话,就会发现洛夫克拉夫特的这种观念与虚无主义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在洛夫克拉夫特的构想中,克苏鲁神话中的诸神都对人类漠视的态度,就如同我们人类看待草芥、虫蚁,人类并不能理解这些存在对人类作出的行为,是出于怎样的目的和情绪?甚至不能真正的理解和描述这些存在本身,哪怕这些存在终将毁灭人类,人类也无可作为,相对它们或者相对整个宇宙是如此的渺小,被局限的不只是视野,还有认知与想象,身处局限之中,所见所思的进步也只是建立在愚昧之上的妄想,真相对于人类永远是不可描述的未知。

洛夫克拉夫特之所以会有这种观念与思想,与他生平的遭遇有着绝对的因果关系,洛夫克拉夫特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外祖父是一名颇有家产的商人,父亲也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从事珠宝推销,母亲则是一名虔诚的清教徒,在其三岁时,他的父亲陷入精神失常,随后被诊断为麻痹性痴呆,而后来的一些资料显示,他父亲患病的真正成因则是梅毒,但洛夫克拉夫特一生都坚称,自己父亲精神失常的原因是过度工作引起的神经衰弱,在洛夫克拉医院后,他便和自己的母亲、两个姨母以及外祖父共同生活。

洛夫克拉夫特自幼就表现出不俗的文学天赋,三岁背诗、六岁成文,放到任何年代都是一个神童,那时外祖父经常鼓励他阅读一些文学作品,还时常为他讲述一些自己构思的“哥特式”恐怖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洛夫克拉夫特逐渐对天文学与自然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年,他更是编辑出版过几期《科学公报》,直到成年都没有失去这个爱好,一生都是一名资深的天文爱好者。

洛夫克拉夫特自幼身体孱弱时常患病,成长到青少年时期,更是患上了一种睡眠疾病,大多数资料表示病症为夜惊症,患者会时常在半夜惊醒陷入极度恐惧的情绪,洛夫克拉夫特自己则一直相信他曾被恐怖的暗夜幽灵袭击过。年,洛夫克拉夫特的外祖父去世,他的整个家庭也因此陷入财务危机,最终洛夫克拉夫特跟随家人搬离了自幼长大的地方,这场变故对洛夫克拉夫特的打击十分巨大,一度产生过自杀的冲动,据其自述,年,在高中毕业前夕他经历了一场精神崩溃,这也导致他并没能取得高中文凭,从此求学之路就此断绝,令他一直无法释怀。年洛夫克拉夫特的母亲在歇斯底里和抑郁症的长期折磨中彻底崩溃,医院,直到年去世,而他的父亲则是于年在同一间病院去世。

在母亲去世后不久,洛夫克拉夫特便遇到了他未来的妻子,一个大他七岁的犹太女人,两人婚后移居纽约,但没多久两人的家庭生活便再次陷入财务危机,那时洛夫克拉夫特靠写作谋生,但他的作品并不受读者追捧,甚至还时常受到外界的批评,最终受困于物质条件的夫妻二人选择分居生活,直到数年后,洛夫克拉夫特独自一人回到故居,与两位姨母共同生活,在洛夫克拉夫特死后,他的妻子曾对研究“洛氏文学”的学者讲述了一些他的私生活,两人结婚之时洛夫克拉夫特34岁,那时他还是一个处男,而在婚后洛夫克拉夫特也曾明确地表示过对性的厌倦,回到故居后的洛夫克拉夫特便进入了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也是他创作最为密集的十年,很可惜的是,在这十年间虽然创作出一众被后世追捧的作品,却仍无法获得当时大多数读者的认可,经济状况也越发拮据,时常要靠为其他作家修改文章或代笔写作来谋生,年洛夫克拉夫特被确诊肠癌,年3月15日离世。

关于洛夫克拉夫特的生平,还有一些逸闻,据说洛夫克拉夫特时常颠倒作息,白天很少出现在公共场合,大多是在日落后外出,习惯熬夜研究天文或阅读写作,年他曾写道:“我本质上是一个与人并无过多瓜葛的隐居者,我认为绝大多数的人只会使我感到焦虑,只有极少数时间,我才会想偶遇那些不会和我偶遇的人”。洛夫克拉夫特十分热衷于信念往来,据传他一生一共写过十万封信,绝大多数是写给家人、朋友以及同为作家的伙伴。

洛夫克拉夫特的一生充满不幸,我们也很容易将他的诸多不幸遭遇与作品中表达的观念联系起来,其自幼表现出的文学天赋以及受文学作品和外祖父哥特恐怖故事的影响,都为他成为一名恐怖小说作家埋下伏笔,在天文与自然科学上表现出的兴趣与天赋,则是随着高中肄业,求学之路的断绝而无以为继,双亲又先后因精神疾病离世,加上自身患有的夜惊症,使他在性格上成为一个敏感而脆弱的人,这也间接导致在高中时期一度陷入精神崩溃并葬送学业,这一经历再次加深他性格上的敏感与脆弱,作为一个如此性格的人,洛夫克拉夫特一生的诸多遭遇,都使他感受到更大的伤害,大家可以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善于观察的人能够发现,在现实生活中越是敏感的人越容易受到伤害,而这种伤害相对他人,敏感的人感知到的痛苦更加强烈,生活的经验还告诉我们,越是在生活中遭遇不幸的人越是容易变得敏感,这也导致之后婚姻的失败,以及孤僻又渴望与人交流的矛盾心理。

洛夫克拉夫特一直都知道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不是更好,也不是更坏,只是不同,是个孤独的异类,这就像洛夫克拉夫特的墓志铭“吾乃天命之人”这既是在说其在文学上超越常人的非凡成就,但这背后也像是在说“他生来便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孤独异类”。一个人在行为上选择自负,但在情感上却无比渴望与他人建立沟通,这种矛盾在生活中其实并不少见,人们大多都有相同的处境,人的意愿与行为达成一致,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生活的经验证明,人的意愿与行为很多时候都会形成一种矛盾,想要学习、工作、提高自我,却习惯性地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无意义的消遣中,想要与一个人亲近,却张不开嘴迈不动腿,想要把一个人视作生命之重,却总是做出伤害他的行为,对于生活来说,外界的阻碍再大,也不会成为人一生的梦魇,只有源于自身的矛盾,才会如跗骨之蛆一般消磨着对自己所有美好的期盼,直到某一时间,人学会了自己与自己和解。

洛夫克拉夫特的一生充满疼痛与挣扎,虽然不幸并非是他人生的全部,却也是他生命无法分割的组成,而这些不幸也最终催发了他对虚无主义的接受,在孤寂的深夜,他透过望远镜凝望浩瀚星空,发现自己生活中的悲苦和喜乐,对生活的愤慨与希望,在眼前的深邃景象当中,在这无限的空间与时间当中,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毫无意义,生命中所有记忆就此有了释怀的去处,这一切就是洛夫克拉夫特构思的克苏鲁神话中虚无主义观念的根源,那些存在于他作品当中的人物与情节,则是他自身生活感受的异化重演。

年仅三岁的洛夫克拉夫特无法真正的理解自己父亲的病症与离去,而夜惊症带来的暗夜幽灵,更是年幼的他无法战胜的梦魇,这一切就如他构架的书中人物一样,面对着自己无法理解的现象,无处挣扎地将自己暴露在未知的恐惧面前,洛夫克拉夫特成年之后,以成人的视角理解这个世界,世俗向他解释了什么是疾病、什么是贫穷、什么是孤独,但这种解释赋予他的成长并不能让他变得更有力量,疾病从未放过洛夫克拉夫特,在他的一生中纠缠着他的父亲、他的母亲、他的妻子、他的童年、他的死亡,还有贫穷与孤独,都是洛夫克拉夫特穷尽一生也无力战胜无法闪躲的黑暗深渊。

他书中的角色也是如此,他们的学识与调查同样无法撼动那身处黑暗的神灵,最终在疯狂的边缘认清自己的渺小与卑微,发现这世俗的认知与解释只是建立在愚昧之上的妄想,洛夫克拉夫特在书中描绘,克苏鲁的精神波动只会被一些敏感、异常或具有某种天赋的人类接收到,而这些人类则会因此陷入一种无法解脱的精神折磨与疯狂之中,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描述,显然是因为他自身便是这样的人,敏感、异常、具有文学天赋、饱受精神折磨、游走在疯狂的边缘。

前面提到洛夫克拉夫特自认是一个孤独的异类,这一点也被他描绘进自己的作品当中,例如《印斯茅斯的阴霾》在这部作品中,洛夫克拉夫特描绘了人类因血脉影响,被异化为一种鱼头人身名为“深潜者”的异类生物,而除这类肢体异化的情节之外,洛夫克拉夫特作品中大多数角色在开始受到黑暗神灵影响之后,都可以视作发生了一种精神异化,就如《达贡》主人公最后是在绝望中发出无人回应的惨叫,走向灭亡,无人回应是指,没有人能真的理解他对自身遭遇的描述,还有他的恐惧,相对于群体而言《达贡》主人公在灭亡之时,已然成为了一个不被理解的异类。

在洛夫克拉夫特构架的克苏鲁神话中,神是冷漠的存在,他们没有人类的道德观,也没有善恶之分,他们视人类如蝼蚁,人类遭受的一切都是因神无意识的影响而造成的荒诞结局,洛夫克拉夫特对自己人生的感悟也是如此,那遭遇的一切令他恐惧或痛苦的事,并非是受到了某种恶意的针对,没有一个生灵希望他如此度过一生,他的疾病、贫穷、孤独,在这一切的背后,也不存在一个恶魔为此欢声喝彩,一切安排都是未知的摇摆,在时隔百年后的今天,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被无数人追捧,但这一景象对于生命最后十年的洛夫克拉夫特来说,可曾被他想想到?如果他能知晓这一切,那时身处陋室的他,在孤寂贫穷中可会感到一丝荒诞。

德雷斯比洛夫克拉夫特年幼19岁,是他生前的挚友与通信员,在洛夫克拉夫特死后,德雷斯便继承了克苏鲁神话的著作权,毕竟洛夫克拉夫特一生都未出版过个人书籍,德雷斯将他发表于各类连载刊物的作品整理成册出版,才有了克苏鲁神话这个概念,而“克苏鲁神话”一词也是由德雷斯命名。德雷斯与洛夫克拉夫特是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德雷斯是一个天主教基督徒,毕业于名校“威斯康星大学”,还曾获“古根海姆奖学金”,他热衷于参与组织各类社会活动,在当时社会中拥有不俗的名望,德雷斯一生富足,据传光是他的各类收藏就价值数百万美元,他兴趣爱好广泛,击剑、游泳、下棋、旅游,俨然就是一副上流社会的生活景象。

老张之前的描述一直是“德雷斯对克苏鲁神话的传承与改变”,现在就先讲一下传承,如果不是德雷斯在洛夫克拉夫特死后将他的作品整理出版,并坚持在克苏鲁神话的世界观下继续创作,那今天的克苏鲁神话应该已经随着洛夫克拉夫特的离世而消逝,德雷斯一生尊敬洛夫克拉夫特,在他生前也时常鼓励他坚持创作,虽然德雷斯后来对克苏鲁神话的构架作出了许多改变,甚至有些内容违背了洛夫克拉夫特的观念,但德雷斯从未否定过洛夫克拉夫特创作过的任何内容,更多是在原本模糊的地方加入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所以在今时今日,我们依然可以透过这个后世的克苏鲁神话,了解到最初的洛夫克拉夫特以及他心中的世界。

德雷斯对克苏鲁神话最大的改变就是加入了元素论和善恶论,现在讲述一下德雷斯对克苏鲁神话做出这种改变的原因以及影响。德雷斯虽然与洛夫克拉夫特互相欣赏,但这种欣赏并不能改变两者本质的不同,德雷斯接受过完整的学院教育,所以他更擅长理智带有逻辑地去思考问题,他理解市场规律与读者心理,他所设定的元素论用今天的视角去解释,可以视作是在克苏鲁神话中加入商业元素,这一改变也使克苏鲁神话拥有新一批读者,并在市场竞争中成功存活下来。关于元素论的设定争议颇多,许多忠于洛夫克拉夫特的读者将德雷斯的改变批评为“把一个奔放且充满想象力的恐怖世界,变成了只会罗列神话名词且庸俗的现代奇幻冒险故事”,这种批评从理性的视角来看显而有失偏颇。

至于善恶论一般会和德雷斯的宗教信仰进行联系,许多学者认为德雷斯对克苏鲁神话添加的善恶论,是源于他基督徒的“善恶二元”观念,这一点也违背了洛夫克拉夫特的初衷,引起了部分读者的反对,但善恶论也如元素论一样,这种与通俗读物相似的设定使它更容易被大多数读者接受,克苏鲁神话也从而扩大自身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年德雷斯力排众议开放克苏鲁神话的著作权,并策划了一场克苏鲁仿写活动,自此,克苏鲁神话成为一个集体创作的世界,在随后的时间中,史密斯、卡特、坎贝尔、布洛克等一众优秀作家相继加入克苏鲁神话的创作当中,时至今日在文学、影视、游戏、动漫等各个领域,关于克苏鲁神话的创作仍在继续。

个人对虚无主义的认识与感受

虚无主义,简单说就是认为人的存在与一切行为毫无意义,洛夫克拉夫特对虚无主义的认识,是将人的存在放在宇宙无限时空的尺度下去看,从而感受到人的渺小与卑微,所以认为人的存在毫无意义,确实在宇宙的尺度下,哪怕不以个人而论,而是将所有人类视作一个共同生命体,不单是地球上的77亿人口,而是自远古到未来,所有存在过无法计数的人类,仍然过于渺小卑微。我们就像画中的人物,哪怕可以斩妖除魔,却仍经不起另一个维度的揉捻,因为我们对画外的世界一无所知。

老张对虚无主义的认识则与这种观念有一定的区别,在我的认知中,哪怕是以个人而论,以现实生活为尺度,依然可以证明虚无主义的合理性,每个人的一生是美好或是悲痛,并不单单取决于自身的行为选择,我们可以将个人生活视作是由意愿、行为、结果三个部分组成,明确目标、付诸行动、收获结果,这个过程足以解释大多数人生活中。

要认清对这个世界的所有渴望,都只是世界赋予我们的,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如何认识自己,便会有怎样的需求与渴望,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是一切欲望的根源,而这一切观念与认识的建立,则是一种被动的过程,出生于什么样的家庭?受怎样的家庭影响和文化教育?在儿时生活环境被限制的情况下,因种种巧合接触到怎样的社会影响?是哪本动漫让你开始相信正义与友情?是哪本文学开始让你反思生活的困境?是哪本杂志让你爱上了人文科学?是哪部电影开始让你向往大人的世界?要知道这些东西并非是你选择了它们,而是它们恰巧出现在你的生活中,人群的传阅讨论、电视的固定播放、网络的流量推送,这种选择充满无序性,充满细微的巧合和更大群体的支配。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这样的记忆,如果你没有遇到那个人?如果你父母没有做那个决定?如果你没有去另一个地方?如果你没有翻开那本书?那现在所爱、所求、所思、所想的一切,一定不再是你认为理所应当的那一切,这种记忆一定存在,认真去想,哪怕只是外界轻飘飘的一句话,也一定改变过你对生活的某种观念,生活意愿的本质就是如此的脆弱且毫无使命,一切意愿都只是外界的投影,哪怕是自身最本源的部分,也是经历了漫长的生物进化,以遗传基因的方式在你存在之前早已设定好了一切,新的选择带来的结果也将是外界对你再一次的塑形,你对这个世界没有选择权,因为选择的依据便是来自这个世界,从而生活中也从未诞生过真正源于你的意愿,一切都只是外界的投影。

“人长大后一定会成为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这句话对错不说,年轻人往往会有类似的感受,因为年轻时义气最重,所爱甚多,那么你第一次讨厌自己是因为什么?是因为自己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吗?就像“知行合一”解释的道理,我们应该相信人根本难以完全支配自己的行为,这是一种矛盾与抗争的状态,存在于每个人身上,你有没有一些自己无法接受、无法解释、无法抗拒的行为,例如:吃奇怪的东西、性瘾、撕裂自己的伤口,这种意愿与行为的矛盾状态,背后的原因在于观念与性格的不协调,就像大多数人相信传统道德价值观,推崇仁义礼智信,但许多人身上依然具备与这些观点相违背的性格弱点,自私、刻薄、贪婪、懦弱、懒惰、残忍等,人的性格是在成长时期受遗传基因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形成,这一过程与人的观念相同,都是一种被动的形成过程,所以人对自我的期望与实际情况往往存在落差,一般来说,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也无法抗拒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这里的性格并非是类似赖床的习惯,而是类似思考问题的方式,对待事物的态度,面对外界的反应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东西,性格与观念共存,却时常令人陷入矛盾与纠结,成长也就是在这种矛盾中,在行为背叛意愿的时刻,认清自己性格的反面,这种反面无论是否接受他都将跟随你一生,你可以一时地战胜他,但你却永远无法抹去他,所以你拥有怎样的性格反面,你便越痛恨怎样的人,从而最终认清了自己,也就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在性格的禁锢下,人的行为与意愿难以达成一致,所以人的行为在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我敌对的产物,根本无法相信这种行为本身带有怎样坚定的意志,反而大部分时间会陷入一种“我到底在做什么”的迷茫,人的行为都可以理解为是无辜且无意义的,每个人都只是自己生活的影子。

人的生活中起码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无法改变的结果,就像是命运的体现,例如人的生老病死以及个人性格引发的必然事件,还有一种则是不可预期的结果,例如,你在哪个城市?和谁一起生活?在我看来,所有无法改变的结果本身就是对人存在意义的否定,所以在这里只聊不可预期的结果。

人是无法逃脱外界影响的,哪怕是鲁滨逊,这种外界的影响不单是其他人,社会环境等等,还包括自然界,有太多的可能影响着生活的种种结果,而个人行为在这种影响的作用下,对结果的引导必然是不可预期的。举例来说,你为什么生活在这个城市,也许是因为你出生在这里,这一结果显然不是个人行为能够引导,完全是父母在你存在之前就替你决定。追求一个女孩,所有的行为都无法保障一个完美的结果,虽然行为推动了事件的发展,但结果如何,起码要受两个家庭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所存在的外界影响更是无法预期。个人的行为无法引导自身期望的结果,还会对他人产生未知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对行为人本身来说甚至毫不知情,所以人生的种种结果只是无数人的行为走向一个未知结果时卷起的尘埃,人以结果为目的的活着,本身就毫无意义。

相对主义应该是当下比较常见的价值观,例如:没有真正的善恶,没有真正的美丑,一切都是相对的,这种言论属于典型的相对主义价值观,与孩子一样纯粹的善恶观相比,相对主义价值观确实显得更成熟、更高级,也更理智一些,这也是为什么相对主义价值观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理由,但是很多相信相对主义的人可能没有意识到,相对主义一定会导致虚无主义,因为相对主义否定一切价值的客观存在,在这一观念的视野下,最终也一定会看到虚无主义的存在,如果选择坚持相信相对主义,那就应该考虑一下自己是否能接受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本身合理,甚至可以说是对世界最为理性的解释,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对虚无主义的信任,绝对不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幸福,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如果真实的相信人的存在与一切行为都毫无意义,那你的人生该如何继续?对虚无主义的信任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所以在这种矛盾下,我们可以选择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并非是那句常被人提及的“存在即合理”,存在主义主张存在先于本质,所以世界的本质是虚无的,但我们的人生依然可以活出精彩,人活在无意义的世界中,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从而拥有意义。

克苏鲁神话的特征

克苏鲁神话的特征主要有四点,分别是恐怖类、开源性、科幻性、反信仰,恐怖类指的就是克苏鲁神话,最基本的文学题材分类,虽然叫做神话,但实质上洛夫克拉夫特创作的作品都归属于恐怖小说,这既是他对自己创作的定位,也是外界对他的认识,这一点不存在什么争议,而洛夫克拉夫特对创作题材的选择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生活遭遇,为他提供了基本的创作素材与灵感,另一方面,则是源于洛夫克拉夫特的个人观念与虚无主义的结合,人类最古老最强烈的情绪是恐惧,而最古老最强烈的恐惧则是对未知的恐惧,心智有限的人类没有能力理解巨大且残酷的宇宙,因而在盲目无知的人类面前,宇宙的真相既是恐惧,在这段解释中未知与恐惧的联系,便是洛夫克拉夫特的个人观念,而无知的人类无法理解巨大的宇宙,则是虚无主义的体现。

开源性已在上文中多次提及,这里不做太多的说明,所有的神话都是属于集体创作,克苏鲁神话、中国神话、北欧神话、埃及神话都是如此,克苏鲁神话既然被称作神话,却用“科幻性”这样的词汇去定义它,这显然不符合常态,我们首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神话,真正意义上的神话一般都起源于远古时代,那是最原始状态下的人对世界的理解与认识,它们源于人的想象力,是感性而非理性的,在那些神话中充满了人对未知世界的各种情绪,以大家熟知的中国神话为例,像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的典故,就是远古时代的人对世界和人类来源的解释,在当代社会被创作出的神话故事,都只能是基于远古神话背景的重新编排,神话终结于科学观念的普及,在人类学会用科学量化世界、解释世界后,就再也没有新的神话。从本质上来说,科学与神话是相互对立,所以克苏鲁神话才是如此的特别,它是被一个与其矛盾的时代孕育而生。

洛夫克拉夫特出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是一个对科学有所向往的现代人,而他所描绘的未知恐惧,正是由科学发展带来的顾忌,就像“已知越多,未知越多”的概念,所以洛夫克拉夫特是在一种现代科学观念下创造出新的人工神话,这与那些传统神话有本质区别,传统神话是源于感性,是对未知世界的解释,而克苏鲁神话则是源于理性,将世界解释为未知,洛夫克拉夫特是在科学的帮助下才认识到宇宙的宏大与人类的渺小,也是基于此才创作出克苏鲁神话,而克苏鲁神话的根源虚无主义也是一种从理性出发的观点,这种基于科学认知,从理性出发展开的想象创作,当然可以说它具有科幻性的特征,当代一些具有浓烈克苏鲁意味的影视作品,例如《加勒比海盗》《湮灭》《迷雾》《普罗米修斯》都归属于科幻电影,这一点也可以证明克苏鲁神话的科幻性特征。

克苏鲁神话在虚无主义的影响下,认为人的存在与一切行为毫无意义,也就否认了人类一切信仰的真实性,但关于反信仰这一特征,我不是想再说回虚无主义,我是认为在洛夫克拉夫特的虚无主义观念中,还有一种源于他自身强烈的愤世嫉俗的情绪,而正是这种情绪让克苏鲁神话表现出反信仰的特征,洛夫克拉夫特的母亲是一名青教徒,对宗教信仰报以虔诚的态度,洛夫克拉夫特深爱自己的母亲,但他却在克苏鲁神话中描述着人类无法理解,混乱无序而强大带给人类灾难的众神,这显然站在传统宗教的对立面,对神这一概念的解释,就毫不留情违背了上帝爱世人的观点。

洛夫克拉夫特与科学信仰之间也是呈现出一种亲近却对立的关系,他自身热衷于科学,也身处一个推崇科学观念的时代,但他却在克苏鲁神话中将科学解释为无知的妄想,他曾这样写道“在我看来,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人类通过无知的科学把世间万物联系起来”,除了宗教信仰、科学信仰之外,洛夫克拉夫特甚至无法接受读者对克苏鲁神话的信仰,洛夫克拉夫特本人是坚定的无神论者,他创造了克苏鲁神话,但他并不相信自己创造的存在,每当有读者对克苏鲁神话信以为真时,他总是要站出来向读者强调,这些神都是不存在的,从这些内容就可以看出,洛夫克拉夫特与他的克苏鲁神话反对的并不是信仰什么,而是信仰行为本身,所以说克苏鲁神话具有反信仰的特征。洛夫克拉夫特本人总是与这些信仰处于一种亲近却对立的矛盾关系,宗教信仰没能挽救他的母亲,科学信仰没能让他考上大学,克苏鲁神话也没能让他获得事业的成功,所以我说克苏鲁神话的反信仰特征,源于他自身一种强烈的愤世嫉俗的情绪。

这篇关于克苏鲁文化的探讨,最初是一家媒体的约稿,后来由于更换选题只能作罢,老张无意在文件夹中看到,便想着把它写完,本来还想讲讲克苏鲁神话对当代作品的影响,但想想内容未免太过冗长,就放弃了,老张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写手,不太适应自媒体这种类似于快讯广播的稿件,想着写一篇稿件就要把它写透写全,但现在看来这种“刨根问底”的写作方式,并没有多少人会喜欢,老张之后也会做出一些改变,来适应这个信息资讯的年代,不会在自媒体上做太过深入的内容。

1
查看完整版本: 聆听上古之神的低语,老张为你解读不可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