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得是上海,这才叫发达,这才叫遥遥领先。
有精力关心民生福利,关心普通人的健康,而不是陷在地方债务、基建,才配得上双脚都站在全球高收入的门槛内。
近日,全国首个“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在上海颁布试行。
推出这一标准的大背景是:中国肥胖人口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因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人数每年达到了数万人之多。
新发布的营养分级标识,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的含量对饮料进行综合分级,评定等级从高到低,标识ABCD四级,推荐程度也逐步递减。
先不讨论这个标准是否科学,有”闲情逸致“为市民健康用心,这就值得一个大大的赞。
更深层次的含义是,糖已经是发达地区健康的最大杀手之一,为此也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不排除控糖背后,也有变相降低医疗负担的考虑。
01
虽然被冠以“营养”之名,但是它很显然并非一份营养价值的选择指南。
举个例子,按照上海目前颁布的标准,牛奶这样传统的营养品就被划分到了奇怪的队列里,反倒变成了评分不高的“偏科怪”。
这是因为,牛奶中本身含有较高的乳糖及饱和脂肪,这两项的含量很容易就让评定等级被拉低至B,甚至C。
相反,没有奶脂,没有代糖的纯茶饮品就可以被评级为A。
由此看来,所谓营养评级,未必真的能成为一份能衡量饮品营养优劣的标准,这份标准也不能就饮料的营养价值给出科学指引。
年9月份上海为营养分级进行的预热,当时的说法是“初步制定含糖饮料健康提示红橙绿系列标识”。
针对的目标很明显,想要整治的对象很突出,就是糖。
喝饮料的中国人大多不缺营养,中国人需要的不是一份面面俱到的营养指南,以营养之名控糖才是真正的大事。
医院研究团队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高糖摄入与45种疾病风险增加相关。
年,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在《欧洲公共健康杂志》发表论文称,30年来,我国居民因过量摄入含糖饮料而死亡的人数几乎翻了一番,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率也增加了35%。
数据显示,年,中国因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人数达到4.66万人,与年相比增加了95%,而全球这一增长率为30.4%。
这些数字就跟死神明天来敲门一样令人惊悚。
曾几何时,甜饮、甜食是人们在生活中激活多巴胺的小手段,不仅能补充能量,还可以让人产生愉悦感,不由自主地对糖类食品产生更多的渴望。
到如今,对糖的喜爱与沉迷显然成为了“甜蜜的陷阱”,糖水顺着喉管进入身体,变成了不定时爆发的隐患。
年,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的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肥胖人口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一大批胖子看上去营养过剩,实际上只是依靠摄入过量的糖分和脂肪来自我满足,胃被一些高热量垃圾食物占据,反而更可能因营养结构失衡,从而导致营养不良。
如果长期缺少某些必需营养物质,会出现各种健康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隐性饥饿”,联合国粮农组织声称,有22%的中国人目前正在遭受“隐性饥饿”。
控糖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02
早在年,在一项调查中表示更愿意购买无糖产品的受访消费者已高达78%,无糖或减糖饮料的人群渗透率也从年的36%提升至年的60%。
想为健康买单的人多了,市场也卯足了劲往这个方向冲。
尼尔森IQ数据显示,年国内无糖饮料行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26%,无糖气泡水市场热度在下降,但无糖茶则取代前者成为增长主力。
艾媒咨询也预测,到年国内无糖饮料市场规模将达.6亿元。
与此同时,这股无糖化的风,也吹到了现制茶饮上。
奈雪的茶是行业中早期使用零卡糖的探索者,出于对健康消费理念的尝试,从年开始就推出零卡糖,将其作为甜度选择中的替换项。
据奈雪年报告数据,有11%的消费者选择零卡糖,这一数据比前一年增长了%;而超1/3的消费者选择少甜或不另外加糖。
减糖成为健康生活的重要趋势。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与美团外卖联合发布的《新式茶饮趋势分析报告》显示,超过37%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