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怎么办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台湾某公司养猪技术资料长文参考猪知
TUhjnbcbe - 2024/7/3 0:23:00

本文内容:

一、改变观念,科学养猪,接受新挑战!

二、畜禽产品安全与绿色保健消毒

三、母猪的饲养管理

1、繁殖母猪的精细化饲养管理

2、母猪分娩前后便秘的防治

3、如何解决临产前母猪的乳房水肿

4、母猪产程过长综合症

四、仔猪的饲养管理

1、乳猪的饲养管理

2、仔猪断奶新技术—早期隔离断奶SEW

3、仔猪死亡原因及对策

五、猪缺铁性贫血症的防治

六、猪应激的预防

七、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剂

改变观念,科学养猪

养猪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猪的饲养管理、疾病控制、屠宰加工,特别是猪粪的污染治理难度比鸡更大。进入二十一世纪,对我国猪肉生产者来讲,挑战将多于机遇。以现在相对养猪水平比较高的城市郊区而言,就必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养猪水平,壮大自己的实力,做好猪粪的综合治理;而对于中国的广大农村,也要改变“穷”养猪的观念,改良品种,学习科学的养猪知识,以逐步提高养猪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要科学养猪,首先要改变认知观念

中国是世界上养猪数量最多的国家,占全世界一半以上。养猪事业是一个大有可为的事业。养殖场和农村的养猪专业户虽然已开始重视品种改良、饲料营养和饲养管理,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许多老观念。随着时代的进步,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养猪要赚钱,根本之道在于科学养猪。要科学养猪,首先要改变以下错误的养猪观念和养猪行为:

1、认为猪是肮脏的,猪吃得脏,睡的脏,消毒清洁卫生工作做的好与坏无所谓,待到猪生了病,病急乱投医,花再多的钱也愿意。

2、把疫苗当成药,认为注射了疫苗,猪就不该发生相应的疾病,发病了,就认为是疫苗有问题,忽略了疫苗产生的抗体是有限的,而环境病原体的污染是无限的,要保证疫苗产生的抗体有效抵抗环境中病原体的侵袭,必须加强平时的消毒工作。

3、把药当作万灵丹,认为猪发生什么病,一定有相应的药可以治病。笔者进行技术讲座时,养猪户问的最多的是这样那样的症状是什么病,用什么药能治好。以为只要懂得给猪治病,就会养猪了。不知道猪的病毒性疾病根本无药可治,就是有药可治的细菌性疾病等,由于药物的滥用,已普遍产生抗药性,造成猪的许多细菌性疾病已不知用什么药有效。更何况猪发病大都是混合感染,少有典型症状。

4、消毒工作搞形式主义,根本不考虑消毒的实际效果;带猪消毒不考虑猪发达的嗅觉和味觉。

5、贪便宜,饲料药品往往买到质次价高的甚至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喜欢用所谓的砷制剂、高铜制剂、吃了就睡的镇静制剂,特别是用所谓能改善肉色或瘦肉率的“瘦肉精”,在害别人的同时,也害了自己。不考虑猪的品种越好,要求饲料、药品、添加剂和疫苗的质量越高。

6、养猪搞投机,不把它看作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事业。

7、对于养猪行业的认知、态度、文化渲染不够,没有文化沁入的行业没有灵魂。

二、养猪赚钱,根本之道在于科学养猪

要科学养猪,就要抛弃旧的传统观念,突破养猪观念上的盲点,了解猪的生理特性、行为特点、品种特点,了解杂交优势和最佳杂交组合;掌握猪的防病治病技术,关键是要掌握如何让猪不发病,尽可能地降低各种成本;

要科学养猪,就要了解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养猪技术与经验,了解生产猪用产品的优秀公司,优秀产品的特点,使用方法及效果。不能抱着自己几十年养猪的老经验,老方法,老产品不放;拒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于千里之外,使你的养猪水平停滞不前。成功的养猪者是其资产成功的管理者。只有科学养猪,才能使你的养猪事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畜禽产品安全与绿色保健消毒

我国畜禽产品生产已向着高科技、规模化、现代化和商品化转变,人均肉类和蛋类都超过世界人均水平,产量已占世界第一位。随着动物性食品消费短缺世代的结束,随着市场物质的不断丰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畜牧业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由数量需求改为质量需求,提出了“食品安全”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要求,畜禽产品都要求做到绿色自然安全。根据这两年收集到的信息来看,禽类养殖场的规范化水平越来越高;大大带动了养殖行业的产业链升级。

一、畜禽产品安全:

绿色自然安全的畜禽产品要求畜禽产品本身无污染、无残留、无病害。无污染,指的是生产畜产品的原料(主要是饲料),畜产品的加工、运输、保存过程中无污染;无残留是指药物、环境污染物、饲料添加剂没有在食品中有残留;无病害,是指来自没有病原菌感染、污染的畜禽。

二、造成畜禽产品污染的因素:

1.饲料污染:

(1)饲料种植过程中的化肥、农药污染。

(2)饲料收割、加工、储藏过程中霉变产生毒素。如黄曲霉素可致癌、致突变。

(3)动物饲料污染:动物肉骨粉中朊病毒污染、皮革蛋白粉中的有害物质污染。

(4)工业有害物质污染:工业废水、重金属、二恶英。

(5)环境污染:环境中的杀虫剂、除草剂、消毒剂、灭鼠剂、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氟和汞、砷、铅等都可污染饲料、饮水、环境,进而污染或转移到肉食品中。

2.药物残留:

是指药物或其代谢废物以蓄积、贮存或其它方式保留在动物细胞、组织、器官中的现象。由于畜禽用药与人体大致相同,但用药量大得多,很容易在动物体体内残留,造成急性中毒、产生过敏反应、致畸、致突变、破坏肠道菌群平衡、细菌耐药性增加等等。许多人工合成的、非自然存在的化合物、药材都是很难降解的,这些物质通过动物排泄物进入自然界而长期留在地球上会随时对动物和人类构成威胁:一方面使动物基因突变,另一方面会使自然界的病毒、细菌以优胜劣汰的规律,产生一批又一批能耐受这些药物的病毒、细菌,并加速病毒、细菌的变异,使疾病更难治疗。人体长期食用含有抗生素的食品和被抗生素污染的饮水,会产生交叉耐药性,人体一旦生病,将无药可治。主要的药物残留包括:

(1)药物类:如磺胺二甲嘧啶能诱发人的甲状腺癌、氯霉素能引起人的骨髓造血功能损伤,苯丙咪唑药物能引起人体细胞染色体突变等,有些在人类使用的药物在畜禽大量使用,病菌所产生的抗药性将妨碍人体疾病的治疗。

(2)激素类:“盐酸克伦特罗”由于能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曾被广泛运用,结果引起许多人中毒。肉中含有雌烯二醇、黄体酮、睾酮等激素会扰乱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性早熟并使人致癌。

(3)过量使用有毒、有剧烈刺激性、腐蚀性、异味的非绿色环保消毒剂。并非毒性、腐蚀性越强,消毒力越好。如次氯酸钠不仅会腐蚀铁质的下水管道,大量进入自然水域还会导致水中的盐含量增大,更会与自然界中的某些有机化合物起作用产生有毒的含氯化合物,如氯化氢等。甲醛、含氯化合物,过氧乙酸等会对人体呼吸道粘膜造成伤害。对畜禽上呼吸道粘膜造成伤害,反而会使畜禽发病成为可能,有毒的消毒剂也会污染畜禽产品。

(4)饲料添加剂类:如高铜、高砷等大量使用会污染畜产品也污染环境。

3.畜禽疾病:

动物饲养过程中的高密度集约化生产忽视生物安全,动物疫病不仅危害畜禽而且会通过食品链危害人类。特别是人畜共患病: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沙门氏杆菌等。

4.畜产品加工与储藏的卫生:

畜产品加工、储藏过程中,生产布局不合理,环境消毒不彻底,容器、工具、包装材料不卫生,间接造成畜产品成品被污染。

以上诸多因素,最主要的是畜禽疾病污染和药物残留,我国进入WTO后,针对国外步步提高的技术壁垒,出口常常受阻的诸多因素中,除了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制约、进出口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肉类生产标准不统一、法律法规不建全外,主要也是疫病污染和药物残留。如何提供高品质、无污染、安全、无公害的畜禽产品,用传统饲养和疫病防治方法很难做到,只有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控制疫病,解决疫苗,兽药滥用而疫病难以控制的问题,也是提高畜禽产品品质,增加畜禽产品出口的唯一出路。

生物安全除了环境控制(良好的选址)、人员控制(规章制度的执行)、畜禽控制(全进全出)、污物控制(垫料、粪便无害化处理)外,主要是绿色消毒措施和绿色保健措施,选择优秀高效、无毒、无腐蚀性、无刺激性、不污染环境、无蓄积毒性的绿色消毒剂进行彻底的消毒工作;推行符合无公害标准的全价平衡饲料,特别推行氨基酸平衡的饲料,减少余氮排出时对环境的污染;选用优秀的绿色保健剂及保健措施,以提高畜禽的抗病力和免疫力,预防畜禽疾病,保证畜禽发挥最佳的生产性能是生物安全最有效的措施。而这些措施主要就是绿色保健消毒措施。

三、绿色保健消毒是控制畜禽疫病,消除药残,生产绿色安全畜禽产品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1、改变观念,牢固树立生物安全、预防为主的正确观念,树立绿色保健消毒的观念,树立预防保健消毒胜过投药。消毒保健可以减少投药,投药不能代替消毒保健的观念。用自然绿色产品替代人工合成产品,以生产无污染的绿色安全畜禽产品。

2、加强管理,用优秀保健剂提高畜禽本身的免疫力、抗病力以改善畜禽体内环境。注重消毒及饲养管理以改善畜禽体外环境,才能有效控制畜禽疫病,才能少用或不用药物,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药物残留。

有条件的畜禽场应通过实验室或做对比试验来评定消毒与保健的实际效果,假如没有消毒效果检测设备,最好用名牌厂家的名牌消毒剂、保健产品,因为名牌产品是质量、价值、信心、服务、效果的真正体现。

伴随着新食品标准的出台和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养殖业己进入薄利时代,生产有机的、无任何药物残留、无病原污染的绿色食品,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不污染环境是当务之急,也是今后畜牧业的立足之本。

母猪的精准饲养管理

一、繁殖母猪的饲养管理:

(一)养猪赚钱,从母猪开始:

养母猪是长期坚持的事业,是不能投机、不能管市场行情好坏的。母猪养的好、产仔多并能达成仔猪最高成活率和断奶重,才最具竞争力。

(二)配种后第一个月的饲养管理:

Jindal等,年报导:配种后最初的饲喂量控制非常关健,此时饲料喂量太多、营养水平太高会使孕酮浓度降低,从而提高胚胎死亡率,降低母猪的产仔数,母猪容易过肥。配种后第一个月最重要的工作是降低各种应激,特别是热应激。

(三)怀孕第二、第三个月的饲养管理:

怀孕30天至85天左右逐渐增料,但还必须适当限制母猪的采食。Dourmad,年报导:此妊娠阶段过高的采食量会降低泌乳期间母猪的自由采食量。这段时间对母猪的饲喂方式和采食量的调整应视母猪的膘情不同而不同,饲喂数量因母猪品种、年龄、胎次及个体不同很难具体规定,饲养者的经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四)怀孕85天至母猪分娩时的饲养管理:

1、保证仔猪足够的初生重。仔猪2/3的初生重是在这一段时间内形成的。

2、保证仔猪初生体重的一致性:一致性越好,出生仔猪的存活率越高。注意饲料中的营养特别是有效蛋白质的含量。Close和Mullan,报导,妊娠期间母猪瘦肉增长,会对泌乳期产奶量产生积极作用,而脂肪增长过多则会对泌乳期采食量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泌乳量。故这一阶段适当添加含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的营养剂。特别增加有效蛋白质的含量。

(五)母猪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

母猪大多数生殖问题出现在分娩前后,饲养母猪的关键是在分娩前后各半个月。管理不善易造成母猪分娩前后出现一系列问题:母猪乳房水肿、便秘、贫血、产程过长等,使仔猪不能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造成仔猪疾病多,死亡率高,断奶体重小;造成母猪分娩应激大,难产、无乳或泌乳能力低、断奶窝重小。严重的引起乳房炎、子宫炎、阴道炎。

(六)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泌乳母猪室的隔离、消毒、清洁卫生、通风换气和防寒保暖等饲养管理工作相当重要。饲养泌乳母猪的目的是增加泌乳量,充分保证仔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体重,保证断奶后母猪及时发情配种。泌乳母猪敞开饲喂并保证母猪身体健康、内分泌正常、奶水多、食欲良好而又不发生便秘及传染性疾病是最理想的。

二、母猪分娩前后便秘的防治

许多猪场管理者不重视调整母猪分娩前后的内分泌功能,更不重视对母猪分娩前后便秘的防治;国内养猪研究者也很少研究母猪分娩前后的便秘现象,故很少看见有关于母猪便秘的研究报导。

(一)引起分娩前后母猪便秘的原因:

1、母猪圈养特别是笼养造成母猪缺乏运动,当母猪移入妊娠圈或分娩栏后,常因活动减少和环境突然变化所致的应激,使采食量和饮水量减少,进而造成肠道运动紊乱而便秘。

2、怀孕后期胎儿压迫直肠,造成直肠蠕动减少,粪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过度被吸收,造成便秘。

3、饲料颗粒过细、粗纤维含量不足、不喂青绿饲料造成刺激直肠蠕动减少,直肠中没有足够的水份而便秘。

4、Reese()研究认为:为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母猪的泌乳量,

(1)母猪怀孕最后两周予以充分饲喂;

(2)产后当日少喂或不喂,以后逐渐增加喂量;

(3)分娩室温度高于摄氏21度时。这三种饲养管理方式经常造成会母猪的便秘。

5、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畜牧学教授JerryShurson认为母猪由分娩前的低蛋白质日粮转喂泌乳期高蛋白质日粮时,改变了大肠吸收和分泌液体的能力,使大肠变得满实而便秘。

6、母猪妊娠和泌乳相关的各种生理因素也会引起分娩前后母猪的便秘,如母猪的乳房水肿,妊娠母猪的内分泌状态变化、母猪年龄、饲养管理因素特别是应激因素等都有可能引起母猪的便秘。

母猪便秘并不是一个因素的作用结果,而是几个因素的共同作用结果,更可能是由于应激和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发生在某些管理不善的猪群。

(二)母猪便秘的后果:

母猪便秘是一种症状并非是一种疾病,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进入病理状态,引起母猪的一系列疾病。

1、粪便发酵产生热量会使直肠温度升高,进而造成母猪体温升高。

2、粪便发酵产生的毒素会损害机体的器官,引起各种炎症,如子宫炎等。也会加剧母猪的乳房水肿现象,严重的会引起乳房炎。乳房炎及粪便发酵产生的毒素都会引起仔猪下痢。

3、便秘会造成母猪厌食,进而引起母猪分娩无力,充满粪便的直肠压迫产道,两者都会引起母猪难产,产死胎。

4、便秘会引起母猪精神沉郁或暴躁,母猪坐立不安,容易压死、咬死、夹死仔猪。

5、便秘会引起母猪营养不良,进而影响仔猪生长发育。

(猪知乐经过3年的实验调整修正,发现通过纤维素+发酵饲料去替代麸皮有较好的效果,而且对于便秘的减少有着显著效果)

但也要重视配合饲料的组成中的玉米(精选原料)、豆粕(大公司)、饲料(一线厂家)。

(三)便秘的“防治”:

1、增加母猪的运动。虽有效但不现实。

2、增加青绿饲料的用量。但大量的青绿饲料会给母猪带来许多疾病隐患。

3、使用纤维类饲料。如大豆纤维、复合纤维、甜菜粕纤维等。但高含量粗纤维会导致日粮中代谢能下降,能量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会随着日粮中纤维素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加重分娩前后的母猪厌食和营养不良;粗纤维饲喂量小又不起作用,用粗纤维饲料防治母猪便秘并不理想。可以增加一些发酵饲料的配比;提高预混料或者饲料的本质营养。

4、采用泻药:硫酸镁和硫酸钠等都具轻泻作用,以硫酸镁作用最强烈,效果最好,在应用泻药作为轻泻剂时,由于猪的品种、年龄和体重不一致,经常发现反应不一致,用少了没有用,用多了反应太强烈,效果明显与否剂量很难掌握。

5、用防治母猪便秘的营养性添加剂:酶制剂、益生菌、酵素等

三、如何解决母猪的乳房水肿

乳房水肿是分娩前后母猪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现象,母猪饲养者由于错误地认为是分娩前后母猪正常的“胀乳”而被忽视。乳房水肿造成乳房水肿液增加,压迫乳腺组织,影响到母猪的泌乳功能。

(一)母猪为什么有乳房水肿现象:

1、分娩前母猪缺乏运动量。特别是母猪笼养,更加限制了母猪的运动,影响母猪的血液循环。

2、饲料营养缺乏或不平衡。

3、饲养管理不科学。如不注意冬天母猪长期睡在寒冷的水泥地面,造成腹部血液循环障碍而患乳房水肿。

怀孕后期的出现下肢水肿。由于猪的乳房在身体下方,故母猪会发生乳房水肿。是怀孕后期母猪的一种普遍的生理现象。

(二)母猪乳房水肿造成的影响:

1、乳房水肿使母猪的乳房发育受影响,使母猪无乳或初乳少。初乳内有大量的母源抗体,小猪吃了足够的初乳,才能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保证仔猪在乳猪阶段少生病或不生病。

2、乳房水肿会造成母猪泌乳能力不足。仔猪生长发育受影响,抗病力下降,严重的会形成僵猪。

3、严重的乳房水肿会造成母猪的乳房炎。

4、形成瞎乳头。

5、造成母猪便秘。

6、母猪过瘦或过肥。

7、母猪发情异常,配种困难。

8、母猪使用年限短,饲养母猪没效益。

(三)如何消除母猪的乳房水肿:

1、适当增加母猪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有消除母猪乳房水肿的效果,但因为会造成许多其他问题,故一般不采取这样的措施。

2、平衡饲料营养,给予临产前母猪充分的饲喂。饲料营养不在于多,而在于平衡,特别是平衡的氨基酸。

3、加强饲养管理,给怀孕母猪一个舒适清洁的环境,降低应激,减少疾病发生。

4、防治怀孕母猪贫血,维持母猪正常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效防止乳房水肿。

5、使用“常益美”调整母猪的内分泌系统,防治母猪便秘,补充母猪营养。

四、母猪产程过长综合症

母猪饲养管理者很少注意母猪产仔时间的长短,更不注意通过统计母猪产仔时间,了解母猪群的饲养管理水平、营养健康状况、母猪补气血、分娩室的气候环境、母猪是否有疾病等等。从而防止母猪难产,促使母猪多产活仔数,提高养猪效益。对于科特壮和雅士勇的合理使用,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一)母猪产程过长综合症:

我们将母猪分娩无力,产仔(从产出第一胎至最后一胎胎衣全部产出)时间超过3小时(有些国家则规定超过2.6小时),每头仔猪产出时间平均超过15分钟,产出死胎(非木乃伊或黑胎)现象称为母猪产程过长综合症。母猪因个体不同、年龄、胎次、产仔数量、母猪品种不同,母猪产仔时间有很大差异。

(二

(三)母猪产程过长对母猪和仔猪的影响:

1、母猪分娩应激大,易得产期病如子宫炎、阴道炎、阴道外翻,严重的造成死亡。

2、引起仔猪死亡。

(四)母猪产程过长综合症的防治:

)母猪产程过长综合症的原因:

1、母猪便秘和厌食。

2、母猪贫血。

3、母猪过肥和过瘦。

4、母猪体弱无力。

5、分娩室缺氧。

6、使用不合格饲料添加剂。

7、胎儿畸形或胎位异常。

8、年老体弱。

9、感染传染性疾病。

加强饲养管理

1、:饲养管理的精华是保证畜舍最适温度下的最大通风量。

2、必要时的人工助产:助产人员剪去指甲,洗干净并消毒好手或带好薄手套,有耐心地配合子宫收缩力进行人工助产,助产后给母猪注射抗菌素,防止产道感染。人工助产须特别慎重进行。

3、慎重使用催产素。催产素能起到加强子宫收缩,缩短母猪产仔时间的作用,但如果催产素使用时间不当或使用剂量不准确反而会因为子宫痉挛造成母猪难产,严重的还会影响母猪的泌乳和今后的发情配种,所以须慎用催产素。

4、雅士勇或者科特壮的产前合理使用,也有着不错的效果。

仔猪的饲养管理

一、乳猪的饲养管理:

(一)过好仔猪出生关

1、初生仔猪几乎没有免疫力、抗病力,用无毒、无刺激性、无腐蚀性、高效安全的消毒剂做好产房和临产母猪体表的消毒工作。调整母猪的内分泌功能,提高母猪的泌乳功能,以满足初生仔猪快速生长的营养需要。防治母猪产程过长综合症,缩短产仔时间,减少难产和死胎现象,以减少仔猪的出生应激,促使仔猪获得平均的母源抗体,母源抗体高、一致性好,仔猪的免疫力、抗病力就高,再给仔猪注射疫苗效果就好。为达成仔猪最高成活率和增重打下扎实的基础。

2、加强初生仔猪的护理。有专家报道,温度每下降1℃,仔猪发生黄、白痢的可能性就上升1%--2%,仔猪刚出生时管理的关键是控制好温度,防止被母猪压死。

3、做好前关节保护防止磨损、剪齿、断尾工作。

4、让仔猪及时吃到初乳并做好定奶工作:初生的仔猪肠道是“开放的”,母猪初乳中的免疫蛋白仔猪不经消化就能直接吸收进入血液,而一段时间后,仔猪的肠道就会“慢慢封闭”,吸收大分子免疫蛋白的功能就会降低,所以让仔猪及时吃到初乳非常重要。

(二)过好仔猪补血关

1、母猪产前通过补饲富含甘氨酸螯合铁的“泌乳进”能使甘氨酸螯合铁通过胎盘进入仔猪身体以提高仔猪身体贮铁量和提高母乳中的含铁量。

2、仔猪3日龄时注射铁剂:补铁针剂是有机铁与维生素B12的复合物,同时铁针最好含有微量元素硒。

3、仔猪诱食料中添加含优质补血铁剂甘氨酸螯合铁的“特补”。

(三)过好仔猪诱食关

饲养乳猪的关键是诱食工作,也是养猪户易忽略的饲养问题。

1、诱食的重要性。再好的母猪分泌乳汁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母猪再多的泌乳量也不能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提早诱食补料能促进仔猪消化机能提前发育,促使胃底腺因受诱食料的刺激提早分泌盐酸,胃中盐酸能阻碍病菌生长,防止仔猪下痢,盐酸又能增强消化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仔猪对饲料的消化能力。

2、诱食过迟造成的后果:断奶困难。

3、仔猪如何诱食:

(1)选择优秀的诱食料:“优+方案”。

(2)诱食开始的时间:5-7日龄。

(3)诱食的操作规程。

(4)诱食的原则:“少量多次,逐次增加,要保持新鲜”的原则。

(5)饮水的补充。由于仔猪生长迅速,代谢旺盛,特别是由于母乳脂肪含量高,诱食料往往是干料,消化吸收需要较多的饮水,更由于仔猪所处的环境温度高,奶中的水份是远远不够的。

(四)过好仔猪断奶关

1、仔猪断奶应激的原因及后果。

2、断奶的时间:

(1)国外在15—21日龄断奶,也有10—15日龄所谓的早

期断奶,早期断奶并不完全是为了提高母猪的利用率,而是为了减少母猪和仔猪的接触时间,预防来自母猪的疾病传播。再结合全进全出、分阶段隔离饲养、添加药物和消毒隔离等措施达到净化猪群的目的。

(2)国内一般在21—28日龄断奶,断奶早,仔猪生长发育又不受影响,体现了一个场的饲养管理、饲料营养和环境控制的综合水平。盲目追求提早断奶会造成不良后果,一般夏秋季节断奶可适当提前,冬春季节适当延长。

3、如何正确断奶。

(1)仔猪断奶前二到三天做好断奶准备工作,可以用拦板让仔猪逐渐少接触母猪,使仔猪多吃料少吃奶;

(2)做好仔猪室消毒清洁卫生工作;

(3)仔猪断奶后适当控制饲喂量

(4)做好断奶仔猪的保暖工作,适当提高断奶仔猪室温度。

(5)供给仔猪充足的食糟位置和清洁温暖的饮水,饲料或饮水中适当添加抗应激营养剂;

(6)仔猪断奶时应该仍喂乳猪料,待断奶后1—2周仔猪采食量正常以后才可逐渐改变饲料;

(7)采取“赶母留仔”的断奶方法,由原先的饲养人员饲喂,待仔猪适应独立生活以后再转入保育舍或与别的同日龄仔猪合并;

(8)仔猪断奶以傍晚为好,国外有人试验,仔猪在晚间8点断奶与早上8点断奶相比,在断奶后的28天内,虽然耗料增加5%,而增重却提高6%。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断奶,断奶时特别注意仔猪的饲料营养、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断奶仔猪发生下痢和水肿病,要尽可能减少断奶仔猪的应激。

二、仔猪管理新技术---早期隔离断奶(SEW)

1、早期隔离断奶(SEW):

近十几年来国外在仔猪饲养管理、营养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仔猪早期隔离断奶技术。早期隔离断奶(SegregatedEarlyWeaning)简称SEW是源自八十年代早期,英国兽医师(TomAlexander)所研发的“加药早期断奶技术MEW”,此技术必须从猪群中挑选有最佳免疫力的怀孕晚期健康母猪,隔离于封闭的产仔室中,投给药物。仔猪5日龄断奶即被转移隔离封闭并投给大量的药物,虽然此技术复杂难行,成本又高,但却被证明能成功地清除猪气喘病、猪肺疫、胸膜肺炎和猪痢疾等疾病。以后又将MEW改进为MMEW(改进的药物早期断奶),此技术不需要将母猪从猪群中移开,小猪也可在10—21日龄时断奶,但必须给产前母猪注射大量疫苗,加强产前母猪的饲养管理,消除便秘和乳房水肿,使母猪分泌极高的初乳抗体,仔猪通过吸食初乳获得很高的母源抗体,结合严格的消毒和大剂量投药以避免仔猪感染上留在猪群中的疾病如传染性胃肠炎、萎缩性鼻炎、细小病毒和内外寄生虫病等。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美国许多研究者减少或停止给仔猪、母猪使用药物,转用隔离措施,使SEW技术不但切实可行,而且控制和降低了应用成本。目前,美国排前10名的企业化养猪场,共拥有在养母猪约万头,所生产的仔猪都是运用SEW技术。有人说SEW技术是养猪改革的里程碑。

猪知乐的观点:在进行了多年的多场测试及无数次的实验中,通过断奶前后的“压缩浓缩”营养,来满足断奶仔猪的虽然采食量低依然能满足猪的营养需求,通过“以质补量”的方案对于断奶的效果是完善的。尤其今年的饲料“无抗”逐渐提上日程,对于营养的针对性关键点的精准化配给是猪场需要考虑的。

虽然目前国内SEW技术目前来说虽然还是主流;但是在我们接触的丹麦数据来看,丹麦对于营养的诠释,远远在世界的顶尖水平。

2、实行早期隔离断奶SEW的理论基础:

集约化高密度饲养使猪容易发生传染病,而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的损失最大。许多疾病一旦进入,很难清除出去。仔猪在母体子宫中理论上不会感染传染病,给母猪注射各种传染病疫苗,母猪可以通过初乳移行给仔猪,使仔猪获得母源抗体,结合消毒隔离措施及适当添加药物,使仔猪生长早期不感染传染病。在母源抗体消失以前,实行早期断奶,使仔猪离开疾病的主要传染源—母猪,结合隔离措施,能非常有效的防止仔猪乃至肥猪感染传染性疾病。所以从理论上说SEW技术是防止猪发生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最有力武器,其成本远远低于SPF猪的饲养管理成本,也低于MMEW,在实际工作中也较易操作和实行。

3、实施SEW技术的主要措施:

仔猪采用早期断奶,猪场执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猪舍严格实行全进全出制度,仔猪实施分段隔离异地饲养,配制能完全替代母乳的乳猪全价饲料。

(1)早期隔离断奶(SEW)实施的断奶日龄:很难作出统一的规定。视不同场母源抗体水平不同,不同传染病的母源抗体消失情况,需要清除的传染病以及房屋设备情况,断奶日龄各有不同。现根据Yeske()和Clark()研究结果,列出一些传染病及其相应的最大断奶日龄:蓝耳病、气喘病、猪肺疫10日龄;猪副嗜血杆菌(HPS)、支气管败血杆菌14日龄;伪狂犬病、猪传染性放线杆菌(APP)、猪霍乱杆菌、传染性胃肠炎(TGE)21日龄。实际工作中由于疫苗接种效果和场内病原体浓度不同断奶日龄又有不同。Amass等()发现仔猪早在1日龄时就感染上猪链球菌,但可用大剂量青霉素防治。以前的生产者习惯采用18日龄断奶,现在趋向于14日龄断奶,更因蓝耳病的流行,有10日龄断奶甚至更早的。

(2)猪场实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所建猪场必须远离其他畜牧场(最好几十公里以上),猪舍根据猪不同阶段需要建有隔离设施和一定的间隔距离,实施严格彻底有效的消毒制度和消毒效果检验制度,严格实施抗体测定和疫病监测,严格实施常规的防疫制度和引种隔离制度,制定一切为生物安全服务配套的饲养管理制度和药物预防制度并严格实行,各阶段猪群务必严格实行全进全出制度。

(3)实施分段隔离异地饲养:采用SEW技术还必须实施异地饲养,仔猪断奶后即移至另外一地的保育猪舍,保育猪舍的环境设施,饲养条件相当优秀,仔猪养至25公斤左右再移至肥猪舍,猪舍之间的距离最好达3公里以上,这个距离是根据一些猪易感染的疾病病原体传播距离而确定的。据年,美国兽医师推荐的清除疾病的安全距离为:链球菌病2公里(有蝇传播),气喘病3.5公里,蓝耳病3.5公里,猪流行性感冒7公里,伪狂犬病42公里,口蹄疫42公里,猪传染性胃肠炎(由鸟传播)70公里。

(4)配制能完全替代母乳的乳猪全价饲料。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系统不健全,如何配制早期断奶日粮,既能节省成本又能满足仔猪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降低断奶应激,将是饲料工业进入21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早期仔猪断奶日粮的特点:高能量高蛋白及其他营养物的高浓度,要求日粮诱食效果好,适口性佳,消化吸收率高。一般碳水化合物可添加乳清粉,用量(15—30)%;乳糖,用量(15—25)%。蛋白质饲料可添加脱脂乳、补气血类、乳清蛋白浓缩粉、优质鱼粉及特制豆粕等,同时添加仔猪专用营养性消化吸收类添加剂、酸化剂。促进仔猪日粮氨基酸平衡的维生素,从而有效促进仔猪生长发育,降低仔猪断奶抗应激类产品以提高仔猪的采食量和生长速度。

(5)饲养管理制度和环境小气候控制措施。仔猪对保育室的饲养管理和温度要求相当高,(3—4.5公斤)仔猪的温度要求达30.5—32.2℃,以后每周降低2℃,重要的是要尽量缩小温差,地面保持干燥,通风换气、饲养密度等也要特别注意。

(6)实施SEW技术的母猪必须注射好以下疫苗(冻干苗最好在空胎时注射,灭活苗在临产前1个月左右注射,有灭活苗的尽量用灭活苗):猪瘟、口蹄疫、伪狂、猪肺疫气喘苗、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但注射再多的疫苗也要保证母猪能通过初乳传给仔猪,使仔猪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这就要求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调整母猪的泌乳功能,消除母猪便秘和乳房水肿,促进母猪尽可能多的分泌初乳。

(7)实施SEW技术的初生仔猪2—3日龄就要开始做诱食工作,用优秀的诱食料、优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饲料做好早期诱食工作。

4、实施SEW技术的经济效益:

据DonH.Bushman博士论述: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试验中,在同一个受到多种疾病侵袭的猪场中采用SEW技术的猪在77日龄时要比传统的猪多增重16.8公斤;普度大学研究来自单一种群的头隔离早期断奶猪在日龄时体重达到公斤,猪在生长—肥育期没有咳嗽;而另外头来自同样种群的非早期隔离断奶猪达到同样的上市体重需要日龄,猪群在一年中还表现出多种疾病如气喘病、蓝耳病、伪狂犬病、猪肺疫等。利用SEW技术加上优良品种、完全代替母乳的日粮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保证仔猪死亡率降至2%,出生至公斤上市只有天,料肉比2.5:1。达到降低甚至消灭传染病的发生,降低药物费用,提高猪群的综合生产性能,提高养猪效益的目的。

5、实施SEW技术的缺点:

头以下母猪场及老猪场实施SEW技术也许不实际,小于14日龄断奶的母猪实施SEW技术会降低母猪的繁殖性能,减少窝产仔数,延长发情间隔时间甚至不发情。在我国,由于场与场之间距离太近,土地又昂贵,故不适合采用多点式生产,也就限制了SEW技术的推广运用。

三、仔猪死亡原因及对策

由于品种、饲料营养、疾病状况、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等不同,场与场之间乃至同一场的不同时间仔猪死亡率从2—30%,差异极大。

1、母猪分娩过程中的仔猪死亡:

一般分娩出的新鲜死猪都是在分娩过程中死亡的,临产前母猪贫血、便秘和乳房水肿等造成母猪分娩无力,发生产程过长综合症,至使母猪难产,仔猪因缺氧死亡。提起仔猪后腿左右摇晃,以清除肺内粘液,用吹气或人工呼吸可救活一部分仔猪。

2、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及对策

(1)出生仔猪体重太小。以“杜长大”仔猪为例:正常出生体重应有1.2—1.8

公斤,低于1公斤不易成活。

(2)被母猪压死、踩死、夹死。有资料证明,这类死亡可占初生仔猪死亡原因的30—50%,分娩室采用条状隔板,设置防压设备和仔猪活动休息区并注意保温,死亡率可大为减少。

(3)因寒冷潮湿造成仔猪冻僵、冻死。初产仔猪最佳温度为30℃--32℃,过分低的温度会造成仔猪行为呆滞、行动迟缓,易被母猪压死。

(4)仔猪黄、白痢或其他疾病致死。因疾病引起仔猪死亡的比例约占10—20%。大肠杆菌病引起死亡的仔猪可占仔猪因疾病死亡原因的80%以上。引起仔猪黄、白痢的原因有几十种,给临产前一个月左右的母猪注射多价大肠杆菌灭活苗等疫苗,结合严格彻底有效的隔离消毒卫生工作和饲养管理工作,能有效的防止仔猪发生传染病。

(5)因母猪无乳或缺乳造成仔猪饥饿死亡。母猪营养不良、乳房水肿、乳房炎、子宫炎、内分泌失调等都可引起母猪无乳或少乳。可采用寄养、早期人工乳喂养、早期诱食等措施防治由此造成的仔猪死亡,但调整分娩前母猪的内分泌更为重要。

(6)母猪贫血:母猪贫血更易造成仔猪贫血,使仔猪免疫力、抗病力下降,易得各种传染性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7)初生仔猪免疫不全。母猪胎盘有六层上皮细胞,母猪无法将抗体经由胎盘传给仔猪,故初生仔猪处于免疫不全的状态,仔猪若吃不到初乳或吃到的初乳量不够,仔猪极易得各种疾病而死亡。所以促使仔猪尽早吸食初乳在仔猪的饲养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8)诱食时间措施不当。诱食过迟使仔猪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同时也抑制了肠道的生长发育和胃酸、消化酶的分泌,造成仔猪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断奶应激严重。

(9)母猪咬死仔猪现象严重。因饲料、饮水、畜舍、仔猪身上有异味使母猪易咬死仔猪。故带猪消毒应选择无味、无刺激性、无毒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消除分泌室各种异味显得尤为重要。

(10)其他原因造成的仔猪死亡。由于仔猪脐带出血、环境设备设置不良等造成仔猪死亡。

3、断奶仔猪的死亡原因:

(1)断奶仔猪的死亡原因。断奶是仔猪的生死关。仔猪断奶时离开了母猪的呵护,日粮从乳汁转为固体饲料,更因温度太低,造成仔猪应激严重,诱发各种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近年来猪场发生大批断奶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支原体、细菌、寄生虫引起的混合感染,造成猪呼吸道疾病,严重的引起仔猪断奶衰竭综合症而大批死亡。

(2)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简称PMWS):

主要表现的症状为: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先天性震颤、皮炎肾病综合征(类似于猪瘟)、增生性坏死性肺炎,仔猪表现衰弱、消瘦、苍白、黄疸、生长不良、体表淋巴结肿胀、呼吸困难、腹泻、仔猪舍内僵猪的比例升高。发病日龄为4-16周龄(最常见于6~9周龄),潜伏期为2周,发病率为20-50%,死亡率急性的可达30%以上。症状特点:不同阶段的猪症状及严重程度不同,不同场的发病情况及解剖症状不同,同一群猪的发病情况及解剖症状也不同。

(3)仔猪呼吸道病综合症(PRDC):病原有蓝耳病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伪狂犬病病毒、包涵体鼻炎病毒、猪巨大细胞病毒、猪瘟病病毒(引起肺部病变)、呼吸型冠状病病毒、猪流感病病毒、衣原体、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霍乱沙门氏杆菌、猪链球菌、化脓杆状杆菌、克雷伯氏杆菌、巴氏杆菌(猪肺疫)、支原体(霉形体肺炎),形成仔猪呼吸道病综合症(PRDC)。结合猪圆环病毒,附红细胞体病、霉菌毒素可加重损失。以上病原体引起混合感染,再结合非传染性因素,形成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简称PMWS)。

(4)仔猪呼吸道病综合症(PRDC)病原体之间的关系:A.几乎所有的猪场都感染了与PRDC有关的病原体。B.很难在猪群中清除所有这些病原体。C.单一感染的病原体危害较小。D.猪群在应激因素作用下机体免疫力下降,病原互相作用也可引起免疫抑制,造成多病原混合感染而发展成为严重疾病。

(5)仔猪呼吸道病综合症(PRDC)病原体对呼吸道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A、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破坏鼻腔纤毛系统,损伤上呼吸道,破坏猪的呼吸道第一道屏障。

B、猪肺炎霉形体麻痹和破坏呼吸道黏膜纤毛系统。

C、猪流感病毒破坏黏膜纤毛系统,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

猪肺炎霉形体和猪流感病毒都破坏了猪的呼吸道第二道屏障。

D、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蓝耳病)病毒破坏肺泡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破坏了猪的呼吸道第三道屏障。

E、伪狂犬病可造成猪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紊乱,干扰机体的免疫力。

F、发热和厌食也影响机体的免疫力。结合不利的机体内外环境,使呼吸道疾病更加严重。

(6)猪圆环病毒(PCV)

A、猪圆环病毒(PCV)的特性:

PCV1型:引起死胎、先天性震颤、淋巴结炎。

PCV2型:主要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MWS)。也可引起先天性震颤,同型PCV具有99%的同源性。

B、猪圆环病毒(PCV2)的传播:

水平传播或交配传播:健康猪接触病猪、感染猪10~14天后即可发病,粪便中含病毒,精液中检出PCV2核酸,已证实可以通过交配传播母猪,也可通过间隔几个栏进行空气传播。

垂直传播: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流产、死胎、木乃伊等。

C、圆环病毒感染在猪场内有2种形式:

(A)流行型:最早的感染日龄可能提前到14-21日龄。疾病进人猪场,很快在保育舍广泛扩散,导致腹泻,脱水,猪结膜炎伴随面部、下颌和肩部的水肿。几乎所有的淋巴结肿胀,猪体非常瘦、衰弱、苍白。对抗生素治疗不敏感。

(B)散发型

如果疾病呈地方性流行,损失较轻(保育舍3-7%),仔猪慢性衰弱。常常有数头猪出现症状,此起彼伏,几个月内症状不消失。

(7)断奶仔猪的死亡原因之非传染性因素:A.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B.灰尘中常常有细菌、霉菌或病毒,易引起传染性肺炎的发生。灰尘是肺炎的诱因,也可引起非传染性肺炎。C.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不良。D.猪群密度高、猪群的流动引起的应激反应。E.吸入固体、液体等异物,可导致异物性肺炎。

4、防止断奶仔猪死亡的对策:

通过常规的用药不能完全防止仔猪发病。

(1)做好断奶前乳猪的诱食工作,用优质诱食料提高断奶前仔猪的采食量,促进仔猪消化道发育,促使仔猪断奶前充分适应固体饲料,明显降低仔猪断奶应激和死亡率。

(2)做好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提高室温,采用“赶母留仔”的方法,适当控制饲喂量。

(3)断奶仔猪饲料中连续添加可提高仔猪抗应激能力、防止仔猪脱水的维康质。可有效防治腹泻、脱水,消除水肿,补充营养。

(4)按免疫程序或母源抗体监测结果及时给仔猪注射好各种疫苗。

(5)仔猪有疾病时及时治疗,治疗措施有力,用药准确。

(6)仔猪合群晚上进行,方法措施得当,数量不超过20头,有效防止仔猪争斗死亡。

(7)给产前母猪注射好各种疫苗,结合适配营养提高母猪初乳量,提高仔猪断奶后的免疫效果。

(7)加强消毒卫生工作,减少疾病发生。

(8)采用自家疫苗。疾病越严重,用典型病变组织生产自家疫苗效果越好。

总之,仔猪的死亡原因并不是某个单纯的因素造成的,往往是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饲养管理不善,环境不良会加重仔猪的死亡率。防止对策也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综合措施,改善仔猪体内环境,同时提高室温,加强消毒、增加通风以改善体外环境,才能更有效防止仔猪死亡。

猪缺铁性贫血症的防治

(一)防治猪缺铁性贫血症的意义

1.生理特性决定了猪是所有动物中最易发缺铁性贫血症。

2.我们饲养的猪生长速度愈快,饲料报酬愈高,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症。

3.当发生缺铁性贫血症时造成猪的血液携氧能力严重不足,新陈代谢紊乱,抗应激能力下降,易继发各种疾病。

(二)猪缺铁性贫血症的症状

1.仔猪缺铁性贫血症:表现皮肤苍白、皮毛粗糙无光泽、食欲不振,生长发育缓慢。免疫力、抗病力低,抵抗外界各种不良刺激特别是低温刺激的能力差。仔猪易发生各种传染性疾病。

2.肉猪缺铁性贫血症:生长发育缓慢,食欲不振,抗病力低,血液携氧能力严重不足,猪出售时,猪肌肉会以无氧的异化作用(Catabolism)造成大量乳酸堆积,胴体肌肉PH值下降形成水样肉(PSE)。

3.母猪缺铁性贫血症:贫血的母猪,肌肉收缩无力,产程延长;当仔猪脐带断裂后,母猪却无力产出,造成死产发生;且死产的比例比正常母猪高出三倍,

(三)仔猪、母猪为什么易得缺铁性贫血症

1.铁是动物体最必须的微量元素。是生命元素。

2.仔猪出生时,从母体带来的形成血红素、肌红蛋白的铁非常少。

3.仔猪每日生长发育所需的铁要8—10毫克,而母猪的奶水每天只能供给仔猪1毫克铁。

4.母猪在怀孕过程中为保证胚胎造血机能有足够的铁供应,会尽量动用体内铁的贮备。所以母猪是产前和产后最容易得缺铁性贫血症。母猪可以通过补气血类添加剂来进行补充。

(四)影响铁消化吸收的因素:

1.自然界中的铁一般都是三价铁,动物最难消化吸收利用。

2.饲料中添加的二价铁极易氧化成三价铁。

3.硫酸亚铁是无机铁,动物体只能消化吸收3-10%。

4.硫酸亚铁不能添加得太多。过多的硫酸亚铁会影响别的微量元素的消化吸收,更能氧化维生素造成维生素缺乏症。

5.猪是一胎多仔的动物。母猪、仔猪吸收不到足够的铁,就会发生贫血症。

6.维生素B12缺乏使猪易得障碍性贫血。

7.饲料中的草酸、植酸及过多的磷酸盐与铁形成不溶性的铁盐,均会阻碍饲料中铁的吸收利用。

8.饲料中钙、磷配制不当会影响铁的消化吸收。

9.高铜会影响铁的吸收。

10.含有维生素E,维生素C等还原剂时,会影响铁的消化吸收。

(五)母猪补铁:

1、在饲料中添加硫酸亚铁。但分娩前后给母猪补饲硫酸亚铁并不能增加胎儿体内铁的贮备及显著增加奶水中的含铁量,因而不能防止仔猪贫血。

2、猪补铁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葡聚糖铁。但是给妊娠和哺乳母猪注射葡聚

糖铁也几乎看不到通过胎盘和乳汁转移给仔猪铁的结果。

3、母猪补铁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含甘氨酸螯合铁类产品:构成胎儿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是很容易通过母猪的胎盘屏障而转移给胎儿,也容易通过乳汁转移给仔猪。实验又证明,铁被吸收进入粘膜细胞前,必须和肝脏所产生的脱铁蛋白(Apoferritin)结合成铁蛋白(Ferritin),才能进入粘膜细胞。甘氨酸是脱铁蛋白上与铁结合的唯一氨基酸。以后,世界有多位科学家(Moore,Dubach,Jacobi等)的试验均证明铁必须先与氨基酸形成螯合物才能吸收。甘氨酸与铁螯合位置最多,性质最稳定,分子量最小,故研究发现甘氨酸螯合铁动物几乎可以完全吸收利用。若给妊娠母猪口服甘氨酸螯合铁,在分娩前母猪便可将铁迅速转移并蓄积在胎儿的体内,也可通过乳汁将铁转移给仔猪。东北农业大学许丽等人用甘氨酸螯合铁预防仔猪贫血的报告中指出:按ppm铁的甘氨酸螯合铁添加在临产母猪的日粮中,饲喂5周,生后仔猪不采取任何补铁措施,可以达到防治仔猪贫血的目的。同时,他们还证明:仔猪可以从母乳中获得高于同等无机铁几倍的生物活性铁,使仔猪血红蛋白量、体增重、成活率方面均比注射铁钴针优秀,而且成本低,可节省大量人力。

猪应激的预防

一、应激(Stress)的概念

应激是指作用于机体的不良环境刺激,引起机体内部发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或紧张状态的统称。例如:热引起出汗,冷引起颤抖,这是特异性的作用,但热和冷又都能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这是非特异性的作用。机体应激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不良环境刺激的危害性,以适应刺激。但不良环境刺激较强或时间过长,机体适应机能就会逐渐减弱、失效而衰竭,免疫机能和抗病能力就会下降,环境中本身就存在的病原菌如霉形体、大肠杆菌就可引起疾病。由于我们现在饲养的畜禽品种生产水平高,承受各种应激的能力反而差,由应激造成的损失更大。因此,要控制畜禽疫病,减少投药,消除药残,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首先要控制猪的应激。

二、引起应激的因素

1、管理因素。运输、转群、搬迁时的拥挤、践踏,断乳及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断尾、注射、抓猪等的强烈刺激。

2、气候因素。高温高湿静风、低温高湿贼风,尤以高温引起的热应激对繁殖母猪、公猪损害最大。

3、饲料营养因素。饲料品种、质量、数量、饲喂次数的突然改变。配方的不尽合理,某些营养成分的长期缺乏或过量。

4、饲养环境因素。饲养密度过高,有害气体浓度高,灰尘及病原微生物多又不注重喷雾消毒,通风换气。

5、疾病、投药及其免疫因素。疾病是最大的应激因素,投药、免疫过程同样会造成应激。

实际上,一切能引起畜禽机体感觉不适的,并形成体内复杂的防卫反应和损害变化的因素,都可称为应激因素。由此可见,应激因素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的。

三、应激的致病过程及其后果

应激时,动物体为获得抗应激的能量,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GC)等会超量分泌,使机体新陈代谢发生逆转,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分解体内的储备如蛋白质、脂肪,以产生足够的能量抵抗应激。应激时的分解代谢是在无氧或缺氧情况下进行的,机体会产生大量的代谢中间产物如乳酸等,使机体生理发生变化,体内各种平衡特别是酸碱平衡被破坏。分解代谢产生的大量中间代谢废物、毒素等积聚体内,损害实质性器官,引起肝、肾肿大,功能下降。应激进而降低畜禽的生长速度,降低饲料报酬,影响产仔数。应激还影响肉产品的质量,产生如肉色淡、质软、有渗出液的PSE肉等。

应激作为非特异性的致病因子,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有关。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GC)能抑制机体免疫器官和淋巴组织的蛋白质合成,造成胸腺(产生T细胞)等免疫器官的萎缩或肿大。抗体的产生必须有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协同作用,而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这三种免疫细胞都有抑制作用,所以,应激能损害免疫器官,破坏免疫机能,降低免疫蛋白数量,造成机体免疫力、抗病力下降,抑制免疫,诱发疾病,条件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病、支原体肺炎等就会发生。而这些平时就存在的病原菌,无应激因素一般是不会发生的。如仔猪断奶易引起下痢、水肿病。所以,应激是百病之源。

四、抗应激的措施:

主要是要改善畜禽体外和体内环境。

1、改善体外环境:

(1)加强饲养管理:针对饲养环境差,有条件的养殖场,应添置能有效的控制畜禽小气候的各种先进机械设备,实行纵向通风。先进而有效的设备是预防热应激、寒应激和有害气体等应激最有效的措施。如排风扇、热风炉、喷雾消毒器械、降温湿帘等。

(2)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个体免疫、运输、转群、抓猪时动作轻柔,用具充足,总之,尽量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应激。

(3)选择优秀的消毒剂并正确进行带猪消毒。消毒剂决不使用有毒、有刺激性、有腐蚀性的消毒剂,防止消毒引起畜禽应激。

2、改善体内环境

在长途运输,转群,炎热,饮水量下降,下痢、拥挤等易导致畜禽机体脱水,体内电解质、酸碱平衡被破坏时,应及时补充电解质、保水剂,补充能减缓肠道蠕动,促进营养消化吸收,促进水分吸收,促使体内酸碱平衡的特殊营养剂。

在采食量下降,断乳前后,饲料品质差,营养不平衡,高产阶段营养有可能缺乏时,应补充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适当补充微量元素,添加能提高畜禽食欲,促进畜禽消化酶分泌,促使营养吸收利用的特殊营养物质。

在免疫前后、疾病发生时,应补充能提高机体合成免疫蛋白能力的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补充或添加免疫增强剂,以提高动物机体营养,提高畜禽免疫力、抗病力及抗体水平,促使机体康复。

畜禽强烈应激,如脱水、疫病、用药、钙磷不平衡、蛋白质品质差等引起动物体肝、肾肿大、功能下降、代谢废物积聚体内时,添加强肝强肾剂、利尿解毒剂,以修补肝、肾损伤的上皮细胞,消除肝肾肿大,恢复肝、肾功能,提高肾脏通透性,消除分解代谢产生的大量废物、毒素等,改善体内环境。

用药及水样便、下痢发生时,添加能减缓肠道蠕动,使药物在肠道中能停留足够时间以发挥功效;添加能促进药物吸收,降低药物毒性,降低药物使用量及使用频率,促使肠道中水分吸收,能明显改善粪便形状的特殊物质。

添加补血剂:促使猪皮毛光亮,肉质鲜红,防止PSE肉发生,促进血液的携氧能力及新陈代谢,促进机体的免疫机能与抗病能力。

多次提到的抗应激特殊营养添加剂、电解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强肝强肾剂、利尿解毒剂、保水剂、补血剂,含有能促进消化酶分泌,促进营养吸收,消除肝、肾肿大,消除尿酸盐沉着,减缓肠道蠕动的特殊物质。在各种应激因素发生前后使用,特别在免疫前后,热应激发生前后,采食量下降,生产性能下降,水样便及用药、仔猪断奶前后或同时使用,能明显降低应激损害,控制疫病发生,减少投药,进而消除药残,能明显促进食欲,消除拉稀,提高生产性能。

总之,严格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即合理的畜舍建筑和布局,有效而先进的饲养设备,特别是通风换气保温设备,严格彻底有效的隔离卫生消毒措施。科学的饲养管理,严格的操作规程。各种应激因素发生前后3-5天饲喂不含抗菌素、激素的绿色环保抗应激营养剂。

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剂

消毒是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杀灭病原微生物。其目的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本文按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理,就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剂,谈一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通过分子碰撞原理,杀灭病原微生物:

这类消毒剂的配比浓度越高,消毒剂分子就越多,消毒效果就越好;温度越高,消毒剂分子运动就越快,消毒效果就越好;环境中有机物越少,消毒剂分子碰到病原微生物机会就越多,消毒效果就越好。具体使用时,须注意配比浓度、环境温度和环境中有机物浓度。

(一)通过分子碰撞原理,使病原体蛋白质变性、发生沉淀的消毒剂:

这类消毒剂的作用特点是杀菌、杀病毒无选择性,可损害一切生命物质,属

于原浆毒,消毒过程中可破坏宿主组织,即对猪、鸡有毒性,会引起畜禽应激,

会污染环境,破坏设备。此类消毒剂仅可用于空室、环境消毒,绝不能鸡带猪

消毒。如酚类、醛类、强碱类等。

1.酚类消毒剂:具有臭药水味的一类消毒剂。这类消毒剂商品名最多,其中苯酚对芽胞、病毒无效,复合酚含41-49%的酚和22-26%的醋酸,是酚类消毒剂中消毒效果最好的。酚类消毒剂具原浆毒,常用于消毒池和排泄物的消毒,不能带鸡带猪消毒。具体消毒时须先把环境冲洗的干干净净,浓度要达到0.5-1%以上,温度不能低于80。C,消毒效果才好。禁止在碱性环境或同碱性溶液及其它消毒液混合使用。这类消毒剂可用于消毒池,但池子要清洗,消毒剂要常换。

2.碱类消毒剂:烧碱、生石灰等。常用2-3%烧碱加10-20%石灰乳消毒及刷白畜禽场墙壁、屋顶、地面等,假如配制烧碱溶液时提高温度、加入食盐,消毒效果更佳。用烧碱液消毒时应注意防护,消毒畜禽舍地面后6-12小时,应再用清水冲洗干净,以免引起畜禽肢蹄、趾足和皮肤损害。干石灰不能用,应用20%现配的石灰乳消毒才有效。

3.醛类消毒剂:甲醛(福尔马林)、戊二醛。甲醛是最好的熏蒸消毒剂,熏蒸消毒必须有较高的室温(高于C),相对湿度为80%左右才有效,低于。C甲醛很容易聚合成聚甲醛而失去消毒功效,甲醛气体消毒穿透力较差,应把物体特别是垫料尽量散开,福尔马林长期贮存或水份蒸发后会变成白色多聚甲醛沉淀,从而失去消毒效果,需加热至C才可又变成甲醛。甲醛有致癌性,出口鸡严禁使用。戊二醛常用其2%溶液,消毒效果好,不受有机物影响,若用0.3%碳酸氢钠作缓冲剂,效果更好。

(二)、通过分子碰撞原理,干扰病原体的重要酶系统,影响菌体代谢的消毒剂:

主要有氧化剂和卤素类消毒剂。此类消毒剂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损害细菌酶的活性基因或因化学结构与代谢物相似,竞争或非竞争性地同酶结合,抑制酶的活性,引起菌体死亡。高浓度时具一定毒性,可用于空室消毒,也可带猪消毒。

1.氧化剂类消毒剂:

(1)过氧乙酸。过氧乙酸又名过醋酸,有强烈的醋酸味,性质不稳定,易

挥发。最好用市售20%浓度、在半年内生产的。现配现用,对霉菌和芽胞均有效。一般用量0.1-0.5%。过氧乙酸在酸性环境中作用力强,不能在碱性环境中使用。

(2)高锰酸钾。常与甲醛溶液混合用作熏蒸消毒。也可用作饮水消毒。

2.卤素类消毒剂:

(1)氯化合物:凡有氯臭(漂白粉味)的一类消毒剂。新出厂的氯化合物消毒力特别强,但性质不稳定,作用力不持久。因氯遇水以后,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所以氯化合物在酸性环境中消毒力较强,在碱性环境下作用力减弱,对金属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对组织有一定的刺激性。一般用其0.5-1%溶液杀灭细菌和病毒,用5-10%溶液杀灭芽胞。冬季用量是夏季2-3倍,作用时间是夏季的3-5倍。氯化合物消毒剂具体使用使要求稀释的水要干净,畜禽舍、地面、墙壁也要冲洗干净,氯化合物尽量用新制的,当有效氯降低至16%时即不能用于消毒。

(2)碘与碘化合物:凡是具有碘伏、碘酒一样的棕色颜色和气味的消毒剂。碘为灰黑色,极难溶于水,且具有挥发性。碘有较强的瞬间消毒作用,在酸性环境中杀菌力较强,在碱性环境及有机物存在时,其杀菌作用减弱。碘化合物的产品浓度比较低,一般只有1-3%,也有只有0.01-0.1%的,在现场具体使用时要特别注意消毒液的配比浓度和清除有机物。在畜牧业上多用碘与表面活性剂络合而成的产物(碘附),配比使用浓度视情况为50—ppm,50ppm能杀灭细菌,ppm能杀灭病毒。

以上酚类、碱类、氧化剂类、卤族类消毒剂在生产实际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类消毒剂或者是酸性的,或者是碱性的;酸(碱)性的消毒剂不能在碱(酸)性的环境中使用,也不能杀灭适合酸(碱)性环境下生存的病原菌。酚类、氧化剂类、卤族类消毒剂在酸性环境下有效,碱类在碱性环境下效果好,所以这类消毒剂使用有局限性,一定要轮换使用,并且在轮换消毒剂前还必须把前一种消毒剂残留冲洗得干干净净才能使消毒更有效。如猪场道路、墙壁、屋项、地面已经使用过石灰乳、烧碱等不易被冲洗,又不会挥发的消毒剂,则再使用酚类、氧化剂类、卤族类消毒剂时须注意,要防止因酸碱中和而抵消消毒效果,轮换前须尽量把前者消毒剂冲洗的干干净净或选用中性消毒剂,消毒才有效。

须特别提出,用过氧乙酸、烧碱消毒,先冲洗干净畜禽舍等,因为粪便、灰尘等有机物会影响消毒效果。先用过氧乙酸,过几天,待过氧乙酸挥发后再冲洗干净,才可用烧碱加上石灰乳进行消毒。反过来先用烧碱消毒,由于烧碱不会挥发,也很难冲洗干净,再使用过氧乙酸反而因两者相互中和而抵消消毒效果。消毒要有效,须选好消毒剂,并正确使用之。

二、通过正负电子主动吸引原理,杀灭病原微生物:

消毒剂所带正电荷能主动吸引和吸附表面具有负电荷的物体,如细菌、病毒蛋白质、设备和器具内外表面。正负电子相吸引,使消毒剂分子与细菌、病毒蛋白质接触,产生杀灭作用。如目前广泛使用的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此类消毒剂能增加病原体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病原体的表面张力,引起重要的酶和营养物质漏失,使病原微生物的呼吸及糖酵解过程受阻,菌体蛋白变性,水向菌体内渗入,使病原体破裂或溶解而死亡,呈现杀菌杀病毒作用。

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类消毒剂就是这一类消毒剂如今己在畜牧业上广泛使用。

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抗菌抗病毒谱广,作用快,低浓度就能杀灭细菌、病毒、霉菌、真菌。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化学结构的总称,因其分子结构不同,消毒效果各不相同。有些季铵盐消毒力极低,有些则特别强。季铵盐又可分为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和双链季铵盐类消毒剂。双链季铵盐的消毒效果一般是单链季铵盐的几倍。双链季铵盐化合物中又因分子结构中碳链的数量和长度不同,消毒效果各不相同。所带碳链多界面活性大而产生极强的吸引力,主动吸引细菌、病毒等病源微生物并致其质变死亡。双链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又因分子结构中所含卤族类元素不同,消毒效果也不相同,以含溴离子的消毒效果较好,最具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消毒功能,因为卤族类元素“氟氯溴碘”中,溴化合物比氯稳定,比碘长效。季铵盐一般呈中性,受环境中的温度、湿度、酸碱度以及有机物浓度影响极小,消毒效果比较理想。

三、空猪舍的消毒:

空猪舍消毒选用烧碱加石灰乳,过氧乙酸等,注意配比浓度和使用条件。

用过氧乙酸、烧碱、氯化合物、碘化合物消毒,先冲洗干净畜禽舍等,因为粪便、灰尘等有机物会影响它们的消毒效果。

猪场道路、墙壁、屋项、地面已经使用过石灰乳、烧碱等不易被冲洗,又不会挥发的消毒剂,则最好使用中性消毒剂。

四、带猪消毒:

养猪过程中,要进行喷雾、喷洒、饮水等消毒,以消毒空气、圈舍和饮水。保证猪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发挥最高的生产性能。重要的是通过带猪消毒以降低空气等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总量,保证给猪注射的疫苗产生的抗体能足够抵抗环境中的少量病原微生物。疫苗产生的抗体是有限的,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是无限的,所以一定要带猪消毒。最重要的是对产房的消毒,由于乳猪刚出生时几乎没有免疫力、抗病力。只有在吃到母猪的初乳以后才能建立免疫力、抗病力,故临产前母猪体表、产房的消毒,仔猪出生前后几天的消毒最重要。

由于猪的嗅觉、味觉非常发达,仔猪的皮肤又娇嫩,带猪消毒的消毒剂不能有毒、有刺激性、有异味、有腐蚀性。强酸、强碱、酚类制剂等不要用于喷雾消毒。假如使用有异味的消毒剂,有时会发生母猪咬死仔猪的现象。喷雾、饮水消毒最好用具消毒与清洁作用的过硫酸氢钾、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或碘制剂,这类消毒剂都具无毒、无刺激性、无异味、无腐蚀性等特点等。

有条件的养殖场最好通过现场采样,通过实验室检验结果来评定消毒剂的实际消毒效果。只有通过科学的选择、使用消毒剂,才能使消毒工作真正有效。

1
查看完整版本: 台湾某公司养猪技术资料长文参考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