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已经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病症,脾虚是中医概念,所谓“虚”是指身体各脏器的一种表象特征,长期不给予调理,则会导致实际现象发生。中医表示:身体好不好,全靠脾运化。脾运化正常,谷物精微运达各处,机体获得滋养,身体强壮有力。脾运化失调,养分无法及时运化,身体无法获得营养支撑,人就虚弱易生病。
很多人说脾虚的人,会废一半,这句话并不是空口无凭,对于每一个患有脾虚的人来说,五脏六腑的协调功能都会失衡,影响到的不仅是食物消化,更有其他脏器的功能,比如说肝。说到肝,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他能够支配人体的筋肉、肌腱、韧带,协调人体各种运动,所以运动都肝脏有关。在中医当中肝,为罢极之本。那么“肝脾不和”,就是肝脾两个器官互相“不兼容”,这种问题,一是因为肝郁化火,冲了脾胃,二是脾运化不协调,伤到了肝气。而情绪烦躁、头痛眩晕、畏寒、恶心呕吐、泛酸,这些都是肝脾不和的现象。
那么脾虚到底有多重要呢?
在中医里脾胃,为后天之本,有食物运化的功能,我们吃进肚子的食物,经过胃的腐熟之后,经由脾来消化吸收,将五谷精微通过经络,输与肺,再通过心肺输送于全身各组织器官。那么食物的吸收和利用率都是有脾胃“拍板”决定的,要是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失衡,就会引起气血化源的不足,严重时会导致水肿。
此外,中医对脾虚的病症划分有三个种类:
第一种是食欲不振,任何食物都不想吃,厌食。
第二种是消化不良,这种消化不良不是普通的意思,平常人消化不良是食物堆积在身体内,消化慢。而脾虚的人消化不良则是刚刚才吃下去的东西没有消化就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第三种就是营养吸收功能差,营养再丰富的食物都不易被吸收,同时会造成营养不良。
脾虚还有一个表现叫做:纳呆。其实很好理解,纳就是容纳的意思,就是指胃的收纳功能“发呆”了,在这里是中医症状名词,是指胃部功能呆滞,也称“胃呆”,即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如果出现胃口不好,但是经常有饱腹感,就称为“胃纳呆滞”。
中医表示,要想自己身体的健康重回巅峰,最好的方法就是饮食标准,脾虚了运化功能降低,凉性的东西只会让脾虚更严重,所以我们要补充温性食物。其中谷类杂粮就是属于温性,不仅能调理脾虚,也能养护肠胃,最好是将杂粮统统放在一起煮粥,煮得越粘稠,肠胃就越容易消化,那么对脾就会更好,也需要补充肉类,那猪肉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猪肉吃多了,容易引起肥胖,当中的脂肪太高了,所以要适当的补充肉类营养是最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