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指南
以下8种传染病
易在学校发生和蔓延
家长和小朋友们
一定要提高警惕!
01
新冠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传染源主要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3天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
临床表现
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发热多为中低热。部分病例亦可表现为高热,热程度不超过3天;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少数患者病情继续发展,发热持续,并出现肺炎相关表现。重症患者多在发病5~7天后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极少数患者还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表现。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老年人及伴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感染后重症率、病死率高于一般人群,接种疫苗后可降低重症及死亡风险。
02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
传播途径
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
急起高热、头痛和肌肉酸痛、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
03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少数病例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等。
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5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04
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是一种比较常见、会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毒,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冬春季节高发。
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容易被诺如病毒感染的地方有很多,特别是像学校食堂、餐馆等人群聚集的公共用餐场所。
临床表现
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可伴有低热、头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粪便为黄色浠水便,患者经常无预兆剧烈呕吐,呕吐物有感染性,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诺如病毒潜伏期为24~48小时,病程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复。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05
结核病
结核病过去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也可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
传播途径
活动期的排菌(也就是痰涂片阳性或者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但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临床表现
结核病多为缓慢起病,长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紊乱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有高热、畏寒、胸痛、呼吸困难、全身衰竭等表现。肺结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结核杆菌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消瘦、腹泻与便秘交替等症状。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是与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群,机体对结核菌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如幼儿、老年人、营养不良、尘(矽)肺、糖尿病患者、HIV阳性或者艾滋病人等群体是重点人群。
06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两季多发,传染性强。
传播途径
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
临床表现
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以躯干、头、腰处多见。最开始为粉红色小斑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黏膜也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等处,水疱,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痂盖脱落后不留瘢痕。
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
07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传播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在春天及冬春交替季节高发。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密切接触者也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
临床表现
上呼吸道(包括眼结合膜)炎症的卡他症状,有发热,咳嗽,流鼻涕,流眼泪,畏光等,起病后3~5天当呼吸道卡他症状及发热达高峰时开始出现皮疹,常在见到科氏斑后1~2天,首先从耳后发际出现淡红色斑丘疹,渐及头部前额,脸面,颈部,自上而下扩展至胸,腹,背,最后达四肢,直至手心脚底,2~3天就波及全身,皮疹以斑丘疹为主。容易伴发呼吸道的一些疾病,比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感染,主要在6个月至5岁小儿间流行。而6个月以内的婴儿可从母体获得抗体很少患病。
08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型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小儿常见的一种传染病,以2~10岁小儿最为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最多。
传播途径
猩红热自发病前的24小时至疾病的高峰时期传染性是最强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间接接触传播,接触传播包括伤口或产道传播,细菌污染的日用品、器具、食物等接触传播等。
临床表现
全身不适,咽痛明显,影响食欲。咽及扁桃体显著充血,舌质红,乳头红肿如草莓,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触痛,皮疹,头痛、惊厥、呕吐、红斑疹等。
易感人群
5-15岁少年、与患者密切接触者、抗病能力差者。
如何预防?
学生及家庭如何预防:
1.及时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有效、经济的预防措施,新冠病毒感染、流感、手足口病、肺结核和水痘、麻疹都有相应疫苗可以接种预防。
2.科学佩戴口罩
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或去人流密集的区域时,建议佩戴口罩。
3.做好个人卫生
勤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4.做好居家清洁消毒
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家中每天开窗通风至少三次,每次半小时;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居室正常情况下保持清洁即可。
5.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注意保暖。坚持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
6.劳逸结合,保证睡眠
注意生活规律,不睡懒觉,做到早睡早起,保证充足适量的睡眠。
7.均衡饮食加强营养
增加含钙量丰富的鱼虾、豆制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取,适当搭配粗粮和杂粮,避免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
8.不适及时就医
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腹痛腹泻、起红疹等症状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
9.如被诊断为传染性疾病,及时告知学校,并做好自我隔离,避免带病上课。
学校如何预防:
1.做好晨、午检工作。
2.学生患传染病后应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治疗,病愈且隔离期满后,经校医判断方可进班复课。
3.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保持教室空气流通。
4.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学校要提供自来水、洗手液、消毒液等必要的洗手消毒设施,教育学生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学校工作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带病上岗,加工食物时防止生熟不分和交叉污染。桶装水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饮水机加强清洗消毒。
6.遇有学生在教室等公共场所呕吐,老师要及时疏散周边学生,及时清理消毒呕吐物,处理呕吐物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防止感染。
7.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当出现学校病例显著增加时,应及时向疾控中心或属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教育部门报告。
健康入春,预防先行
用健康的体魄迎接温暖的春天吧!
湖里区各街道和各社区电话联系表
现将湖里疫苗接种、核酸采样点位开放时间
通告如下
原标题:《家长请注意!春季学校传染病预防指南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