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随着文学、影视、动画等泛娱乐产业的边界被打破,上游沉淀了大量IP资源的网文平台为了实现存量IP最大化,纷纷调整发展重心进军泛娱乐。
三大网文派系发展重心向IP开发偏移
数字阅读已经形成了由QQ阅读、起点等平台组成的阅文;由掌阅文学、红薯网、杭州趣阅组成的掌阅系和由书旗小说、淘宝阅读、UC书城组成的阿里文学三大派系为主的竞争格局。为了实现存量IP价值最大化,三大派系先后将发展重心转向IP开发。
阅文的IP存量最多,也最早开始IP运营,年版权服务收入占比8.9%,在三大派系排在首位,今年宣布加速转型IP全链服务商。阿里文学紧随其后,其CEO宇乾在今年一月召开的首届阿里文学行业生态峰会上表示会争取泛文娱市场。
据QM数据,尽管阿里文学旗下的书旗小说6月的活跃用户规模达到了万,但是市场份额与第一梯队的掌阅和QQ阅读相比差距悬殊,QQ阅读活跃用户规模为万,掌阅则是万,阿里文学很难打破阅文和掌阅的两强格局。但放眼泛娱乐,所有人都在起步阶段,潜在市场机会很多,这正是阿里文学转移发展重心的原因。
掌阅同样在今年把发展重心转向了网文的IP开发,并定了出版本实体书、5万小时有声读物、改编超过部动漫作品,以及改造至少10个高质量影视项目的目标。盈利模式单一和网文行业天花板低很可能是掌阅转移发展重心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网文行业的盈利模式比较单一,掌阅和阅文的收入均以数字阅读收入为主,掌阅更是90%以上的收入来自付费阅读。单一的盈利方式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不健康,不仅抗风险能力不如收入多元的企业,长远来看企业的收入天花板也很低,掌阅虽然近三年的营收在大幅增长,但净利润均未超过1亿元。
另一方面,网文行业的天花板比较低,CNNIC公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网络文学市场规模仅90亿左右,但是年中国泛娱乐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亿。包括掌阅在内的平台想要创作更大的蛋糕,和保持竞争优势也需要向其他泛娱乐产业延伸。网文IP改编成影视或动画后,会反哺数字阅读,带来网文订阅和出版销量双增长,是一举多赢。
每一个故事的句读,都是另外一个故事的开端。阅文在网文领域有和阅文抗衡的实力,但是这些优势在布局泛娱乐时能否奏效值得探讨,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掌阅将发展重心转向IP开发之后,更大的挑战已经随之而来。
掌阅转型IP运营:上游议价权减弱,下游掌控力低
IP开发涉及泛娱乐产业的众多环节,纵观全局,掌阅在上游的议价权减弱,对下游的掌控力较小。
上游
掌阅作为一个背后没有巨头支援的数字阅读平台,能稳坐行业第二之位,手中少不了几把刷子,归纳起来有三点。
渠道强劲。掌阅从年下半年开始提高了给手机厂商的分成比例,通过分成让步,掌阅通过内置应用的方式激活了更多新用户,带来了新增量,让掌阅在三方竞争中保持着规模优势。数据显示,年硬件渠道的收入占掌阅总充值金融的46%。
坚持精品路线。掌阅在网文扶持上走精品路线,不仅重金邀请月光、天使奥斯卡等人气起点作者入驻平台,对作者扶持力度也非常大,掌阅是去年发放稿费最多的网文平台,虽只有5.5万作者但稿费达到3亿。掌阅通过打造精品搭建起了内容影响力。
不断优化阅读体验。掌阅一边在大数据精准推荐和用户交互两方面优化用户体验,另一边和数百家出版社合作补充了数字阅读的内容源,从而获得了更多用户的信赖。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掌阅优势主要集中在上游的数字阅读领域,但这些优势在IP运营上的效力较小。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看,掌阅在上游的议价权正在减弱。
从IP存量来看;掌阅的IP资源在整个行业中占比并不高。据QM数据,年拥有作品和作者份额的平台TOP3中掌阅排在末尾,尽管作者份额占了33.3%,但作品份额仅有5.2%,远远低于阅文集团和中文在线的作品数量。
从作者影响力来看;IP的竞争力除了作品本身外还有作者影响力,但掌阅的作者影响力相对弱势。速途网发布的网络作家影响力排行榜显示,男作者Top50中,掌阅仅有月关一位作者上榜,而女作家Top50中并没有出现掌阅的作者,掌阅的作者影响力与阅文、中文在线在线,甚至是晋江等仍有差距。
但值得注意的是,掌阅的畅销作品中月光等头部作者的作品占半数,而月关又是掌阅外邀的作者,并非平台自主培养的作者,月光在入驻平台前已经有不少拥趸,间接说明平台作者结构不健康,虽然扶持力度大,但培养新人作者的能力稍有欠缺,腰部作者扶持能力有待加强。
从用户影响力层面来看,掌阅在数字阅读领域也受到了阅文的压制。据QM数据,掌阅和QQ阅读的重合用户数超过万,卸载掌阅后流向QQ阅读的用户占比高达32.2%,掌阅的用户正被QQ阅读掠夺。个中原因在于掌阅的独占作品数量少,引渡作品多,掌阅去年毛利率下降的原因正是加大了版权购买,而阅文第三方渠道收入却有所提升,可佐证部分版权资源来自于阅文集团的共享,双方部分内容资源重合正是掌阅用户流失的重要原因。
另外一组数据也指出了掌阅的用户粘性比较低,落后于书旗、QQ阅读、百度阅读三个平台,掌阅在网文方面并非没有威胁。而数字阅读方面,网易蜗牛、京东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