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五项指标是临床上常用的血液检测项目,用于评估心肌损伤和心脏疾病的严重程度。
1、肌酸激酶(CK):升高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炎、肌肉疾病等。轻度升高可见于剧烈运动后,一般休息后可恢复正常。降低较少见,可能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在心肌梗死发生后38小时开始升高,10-24小时达到峰值,对判断心肌梗死的发生时间和预后有重要意义。此外,也可见于心肌炎、心包炎、营养不良等,降低无特殊临床意义。
3、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等疾病,。此外,恶性肿瘤、贫血、肝脏疾病等也可导致其升高。降低不具有参考意义。
4、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升高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疾病。在心肌梗死发生后12~24小时开始升高,降低不具有参考意义。
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又称谷草转氨酶):升高见于心肌梗死、肝脏疾病等。在心肌梗死时升高较晚,通常在发病后数小时至数天才能检测到,因此不作为早期诊断指标。此外,急性肝炎、肝癌等疾病也会导致其升高,降低不具有特殊临床意义。
心肌酶五项指标中,任何一项或多项的升高都可能提示心肌损伤。其中,CK-MB和cTn(心肌肌钙蛋白,虽然未直接列出在五项中但常作为重要参考)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首选标志物。不同指标的升高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例如,LDH和HBDH的升高不仅见于心肌梗死,还可见于其他多种疾病。对于疑似心肌梗死的患者,应进行心肌酶的动态监测,以观察指标的变化趋势,从而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做心肌酶五项的注意事项
检查前3天应正常饮食,不要刻意改变日常饮食习惯,避免饮酒,因为酒精可能影响心肌酶的代谢和检测结果。尽量避免感冒,因为感冒等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心肌酶升高,检查前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或从事重体力劳动,因为骨骼肌受损也可能导致心肌酶升高,干扰判断。
保持良好的作息,确保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如果正在服用可能影响心肌酶水平的药物(如他汀类药物、某些抗生素等),应提前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评估药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儿童的心肌酶正常值通常高于成人,因此不能仅凭孩子心肌酶谱值升高就轻易诊断为心肌炎,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对于女性患者,需要考虑到妊娠期和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老年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对心肌酶水平产生影响,因此,在解读检测结果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
#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