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证明
人类可以通过膳食补充的方式,依靠营养干预的作用,控制或降低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达到维护和增进健康的目的,进而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提高人类健康与社会文明水平。同时,对于疾病人群实施营养干预,也可以发挥配合治疗和促进康复的作用。
“营养过剩”、“营养不足”,都是营养不良
“说到营养不良,大家就觉得应该是骨瘦如柴。实际上,营养不良的定义已经被专家不断地更新。”医院肠内肠外营养科主任陈伟表示,“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足”都叫营养不良,肥胖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
数据显示,国内30%—50%的住院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现象。我国一年的住院人群达2亿人次,意味着有万人次存在营养问题。此外,还有将近5亿到7亿人次的门诊人群,这些门诊人群中大约有1/10的人存在营养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人群和比例。”陈伟呼吁,通过改善营养不良相关的问题,提高国人的整体健康素质。
《“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中提出,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实现国民健康长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据介绍,营养不良的患者所带来的隐患,除了增加住院时间、延缓伤口愈合、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外,还会增加死亡率,营养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旦营养改善了,这些情况都有好转,最终影响到我国医疗的耗费。”陈伟表示,这类人群增加了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风险,所以,营养是大病,是会影响到整个国民健康的。
精准营养治疗,有效解决营养不良问题
据了解,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是国内唯一一家以肠内肠外营养命名的科室。陈伟表示,随着精准医学的引入,个体化医疗、精准化医疗越来越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试图从临床的常见疾病、从能吃饭的和不能吃饭的患者所需要的营养给予和营养利用效率,来得到一些相关的方式、方法。
据介绍,陈伟所在的科室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致力于研究人体的组成成分以及人体肠道粘膜功能对于细菌感染、对于营养支持的效率,试图从这些研究中得到一些启示,到底不同的人需要什么样的最适宜营养。围绕这种方式,协和开展了详细的人体营养状况评估,从基础能量代谢到人体组成;从维生素、微量元素到肠黏膜的功能检测。还另外设立了关于肠道屏障的评估以及治疗的体系。“根据这些研究,使得一个人体在我们面前展示的是营养学的数据和肠道功能的数据,这样在治疗中就能够非常准确地给出详细的营养方案。”
据悉,陈伟对于精准营养治疗方面研究已经做了30多年的工作。陈伟说:“我个人对于肠道和全身系统疾病的关系是非常有信心的,逐渐地把全身的健康和肠道的健康联系在一起,不为过的说法,得肠道者得天下。”
营养干预,未来前景广阔
“近几年适应国家、国际上精准医疗的模式,试图把肠道黏膜的屏障和精准的基因、疾病发生发展联系在一起,这是下一步要尽全力去研究的一个重点。”陈伟说。在大多数人眼中,生了病第一反应是不思饮食,吃不了饭或吃不好饭,还有吃进去后消化吸收会受到影响。他表示,40%以上的住院患者都存在这个问题。“对于他们来说,进行一个快速评价分类是有助于为这些患者提供具体指导。希望不要等到发生严重的营养不良时再去进行营养干预,要更早给一些指导,让他们摆脱营养不良的威胁,这是目标。”
《年全球营养通告》指出,营养不良上升为全球、尤其是亚洲地区新面临的一大核心经济和人类发展问题,力争年消除营养不良。针对这一目标,陈伟将分阶段实行:第一步,年争取消除中国范围内产生的因饥饿相关的营养不良;第二阶段,希望能够实现对于一些影响胃肠道功能不当的患者早期诊断,尽量让他们不发生疾病相关的营养不良。
但是更长远的,陈伟希望,针对危重症患者,针对肠道功能异常的患者起到早期诊断,减少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发生的并发症的风险,“这是一个更长期的工作,举个简单的例子,几乎50%的消化道肿瘤患者都是死于肿瘤相关的营养不良,我们不一定能消除肿瘤,但是我们能通过一些营养的干预减少肿瘤发生营养不良的机会,并且让患者能更好地接受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陈伟说,这是他们希望达到的目的,不仅仅只是把疾病攻克了,而是减少因疾病相关的营养不良所带来的不良临床结局。
了解更多健康知识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