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岭
题记:杭州有几家书店,是我学生时代和工作初期常去的地方。以前跟李欢有个默契,只要一方提出去逛书店,另一方如果没有硬性的时间约束都会附和。那时我们的路线是先去晓风书屋(西溪校区店)、杭大路的书林书店,再是体育场路上的南华书店和晓风书屋,最后到西湖边找个无人临湖的偏僻处闲聊至深夜。购书看书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乐趣。许多年过去,李欢毕业后追随他的导师汪丁丁教授前往北方的城市工作,再加之前常去的几家书店大多已关门,后来又有网络购书的便利,现在很少逛书店。杭州的这些书店承载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也是个人杭州记忆的重要构成部分,很早就想为这几家书店写一段文字,以此纪念那段美好的岁月。
资料图,读者在杭州天目里·茑屋书店边参观边选购图书。CFP供图。
读大学以前几乎没有完整地读过名著,那时的我肯定难以想象“枯燥无趣”的阅读日后会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且衍生出喜欢逛书店的爱好。杭州老主城区几乎所有的书店都曾留下我的足迹,这些书店大多以浙大西溪校区为中心,半径三公里以内,离我的学习工作生活区也近。去书店看书购书是小众的爱好,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独自出行,直到和李欢一起在浙大同班读博士研究生后,光临书店的频率才多了一些。当时班上从硕士同班一起进来的只有我们两个人,因为这层关系,两人更加亲近,在阅读这件事上,我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成了共同的爱好。我们对自己有个要求,希望毕业以后能够具备与浙大博士相称的文化素养。
江郎书店是我在杭州认识的第一家书店,离我本科就读的学校杭电很近,紧邻学校的东边,中间只隔一条小河。印象中跟我家乡小镇的书店差别不大,似乎店面要大一点,书店的正中位置摆放的也是教辅教材。让人感到新鲜的是它的会员制,我在那里大概交了元后成为它的会员,这是我人生中第一个会员身份,这个级别的会员买书享受8折优惠。那时没有电子和卡片凭证,书店单方面在本子上为读者建立交易明细表,每次买多少书,就在上面扣掉相应的金额。后来有同学提醒我小心上当,哪天书店关了,上面的钱就没了,这让我担心好一阵子,这可是我当年将近半个月的生活费。为了避免损失,当时胡乱买了一些书。事后证明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多年过去,尽管江郎书店换过不少店面,但一直保留我的会员身份。
让我开始对这家书店高看已在浙大读研究生了,有门课的任课老师建议我们自己去购买教材,还推荐了江郎书店,当时听到江郎书店四个字,心里一阵激动,这不是我大学时候去过的吗?怎么还获得浙大老师的推荐?不由得高看一眼。这家店很多同学都不知道,还是我热心带过去的。后来发现它在浙大西溪校区正对门的天目山路上也开了一家分店,面积要小很多,书目远不及总店丰富。这家书店以经管类的书籍为主,也有一部分社科类和文哲类的书籍,印象中历史类很少。但对于当时阅读面还比较窄的人来说,想买的书基本都能得到满足。刚开头这家书店经营比较好,文一路上的总店搬到对面的西溪河上,规模大了一倍多。
但好景不长,持续了几年后开始走下坡路,总店越搬越偏,中间一次搬到余杭塘河和莫干山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处偏僻角落里。有次心血来潮为了买一本海德格尔的孙周兴译本《尼采》,骑车从玉泉校区出发,花了好些时间才找到。那天老板娘正好也在店里,闲聊了几句,见我喜欢读书,还从玉泉校区绕过大半个杭城而来,大方地给我最高等级的会员身份,享受7.5折的待遇,让我很开心。恰好又遇上她开小货车去天目山路店,还顺便带我一程,老板娘的好意让我感受到温暖,至今记忆犹新。没隔多久,江郎书店的总店又搬到省委*校文一路老校区内。最后一次去江郎书店是在07年夏天,还记得那天买的书有罗尔斯的《正义论》和林毅夫的《中国的奇迹》两本书,不曾想到这竟是在江郎书店的最后一次购书。
南华书店坐落于体育场路上,西边紧邻保俶路,是家特价书店,店面只有一间门店大小。发现南华书店是很偶然的。不知是大二还是大三刚过完寒假回校,有天晚上和舍友饭后沿着保俶路漫无目的地一直往南走,走了很久,折回来的时候发现这家书店。第一次走进店里,看见书架上摆放的大多标价只有几元一本的书籍,很开心。当时买书没那么挑剔,只要便宜就好,因此很喜欢这家店。但是后来再去找这家书店的时候,却始终找不到,没想到那次散步竟然走得那么远,从文一路一直走到体育场路,后面寻找的距离最远的估计才到天目山路,当时还以为关了。
直到读研究生才让我再次发现,那时经常坐28路公交车,有次透过车窗看到南华书店,很激动,暗暗记下离它最近的公交站(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松木场站),此后便常来这家书店。在它的隔壁以及斜对面各有一家特价书店,斜对面的那家叫唐风书店,两家藏书的层次都不如它。
这家书店对我阅读品味和阅读习惯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人生中第一套大部头书——《资治通鉴》就是在那里购得,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简体横排有胡三省注,全套十册,只要元。曾嫌弃过出版社不大好,前几年又买了一套中华书局繁体竖排版,但阅读体验还是这个版本好。读历史很大原因是看到书店摆放着民国大师推荐的书单,几乎所有大师推荐的书单都列有资治通鉴和前四史。推荐语的大致内容有:中国史书品质好、文学价值高,还是母语不会因为语言翻译而变味,而且还说作为中国人不读中国历史、不了解中国历史不是合格的中国人。朴素的民族自觉硬逼着自己去读,随后逐渐喜欢上历史,历史类书籍在我的藏书中占大头。
在南华书店还买到《金刚经》济公法师和《楞严经》程叔彪的解读版,这个版本的《楞严经》繁体竖排大字号,纸张也很好,读起来很有感觉,甚至还第一次接触到广受民国大师梁启超、鲁迅等人推崇的印光法师的作品——《信愿念佛》小册子,这些书,让我喜欢上佛学。《金刚经》和《楞严经》内容深奥(特别是楞严经极其深奥),读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但有很好的阅读体验(好几次读过几页后,心情因此得到平复、心灵获得安宁),佛学典籍让我真正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思想的深邃和思辨的玄妙。周国平译本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天津古籍《红楼梦》(脂砚斋批)和《新青年选编》也是在那里购得。不知什么原因,这家书店慢慢失去特色,最后还换了老板,店面也改成“国学书店”,虽然我们仍习惯称它南华书店,但书的品质下降了许多,从那里买到好书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未去枫林晚书店之前,因为有文化的店名,对这家书店就仰慕已久。发现这家书店缘于北大教授汪丁丁老师的一次讲座,当年汪老师名扬大江南北,在浙大刚又错过他的讲座,很是可惜。那次看到他在枫林晚书店讲座的海报,便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了时间,根据海报提供的地址,按图索骥早早来到这家书店。这家书店坐落在文三路上,好像靠近湖墅路。在它搬到西溪校区后门后,成为那里的常客,买过不少书,也因此成为它的顶级会员。
在枫林晚书店最愉快的一次购书经历是有次跟李欢各自怀揣刚发的元“巨额”奖学金,又赶上书店促销活动,中华书局繁体竖排绿皮版的《明史》就是在那次以两百多的价格购得,整整二十八册。事后从老板那里要来编丝带,准备将它绑在自行车后座上骑回去,李欢在一旁故作夸张语气“祝贺”道:有文化,文化人啊!说完大家相视哈哈大笑,那是心中抑制不住的快乐,也道出了两个没文化的人想做文化人的奢想。
当时刚读博士不久,学业顺利,又做有文化的准备,感觉前途一片光明。虽然我们骑着破自行车穿行在繁华热闹的杭城街道,还因为担心后座的书本绑不牢跌落下来而不时回头照看有些狼狈,但那时心中却充满着希望和快乐。
这套明史也成为书架上的镇宅之宝,当时的宿舍书架上只摆放了资治通鉴、史记、明史等几个大部头的书,另加几本尼采和文学类的书籍,就被人夸得不行。我最喜欢的还是王丹同学的夸奖,她说如果事先不知道这是你的宿舍,人家还以为是老教授的书房呢。
这家书店后来又换过地方,搬到了浙大紫金港附近,说来也巧,我最后一次去枫林晚书店也是为了听汪老师讲座,那天他好像是讲海德格尔,至少跟存在主义哲学有关,在经济学界,汪老师以博学著称。还记得那天买了一套王亚南译的《资本论》和《国富论》,还领取几张印有“枫林晚”标志的书签,十多年过去,还一直在用。
从浙大西溪校区正门穿过马路到杭大路上走几步路就能看到书林书店,书林书店的前身是三联书店,还听说是原先在文三路和保俶路附近的文史书店搬过来改名成书林书店,究竟怎么一回事,我没去考证。
这家书店规模最大,大概三间店面,上下两层楼,很大的一个区块摆放着教育类书籍,文史哲社科类书籍也很丰富。书店折扣不大,只有8.5折,却不妨碍我对它的喜爱,因为看书氛围很好。书店的二楼有专门的书桌供读者使用,书桌傍还有明亮的一扇窗户,印象中窗户外有一小块院落,空地上种有三两棵树,树叶碧绿青翠,枝头跟窗户一般高。书店顾客不多,书桌大多空着,我总是选择正对窗户的位置看书。有次坐在那里看书入神,不知时间变化,抬头不经意瞥向窗外,窗外天色已变暗,还下着雨,树叶在风雨中摇曳,独自飘零,令人感受到生命的深邃。
后来又搬到余杭塘路上,印象城的对面。那里也去过几次,环境远没以前好,书架向上顶着楼板,间隔很窄,空间逼仄,有些书还要爬楼梯去取。印象中在书林书店没买过大部头的书,因为折扣不低,倒是买了不少华裔的作品,比如余英时、唐德刚和孙隆基等在广西师大出版的一些书籍,胡适《中国白话文学史》和《胡适词选》也是在那里购入。
资料图,晓医院店。CFP供。
晓风书屋坐落在体育场路上,南华书店的斜对面,二者相距不到米,08年才发现这家书店。晓风书屋以文史哲为主,藏书品质高,依然清晰记得在那里买的第一本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刚出版的《金瓶梅词话》。此书当时市面绝版很久,那天突然在眼前出现,而且出版社好印刷又精美,虽然还不是会员需要原价购入,也等不及到拥有会员身份的书店购买,但依然很开心,这是购书的最大乐趣。发现晓风书屋西溪校区店就更晚了,09年春在西溪校区图书馆听讲座时发现的。那天来得比较早在校园里闲逛,在图书馆西门对面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这家书店,门面气派。店里规定凭浙大师生身份可以直接成为书店会员,享受8折优惠,而且体育场店通用,从此便成为晓风书屋的常客。在晓风西溪店还有一个活动,一次购满50元送一张抵一杯咖啡的优惠劵,你可以坐在书桌傍或摇椅上一边喝咖啡、一边看书,很是惬意。在那里买过许多书,中华版繁体竖排绿皮书《史记》在6折活动时购入,沈从文北京文艺出版的选集也在那里购得。
浙图假日书市严格来说不是书店而是书市。每逢双休日的一天开市,这时浙图门前的露天空地以及西边的走廊两侧摆满书摊,每个摊位顾客来回走动,人头涌动,很是热闹,有赶集的味道。每个摊位相当于一家小型书店,所有摊位走下来需要不少时间。书摊之间品位差距不小,有卖高品位绝版书的、也有卖畅销书的、甚至还有盗版书,当然最大的特色是在其它书店一般看不到的旧书。虽然每次淘到好书的机会不多(主要原因当时阅读量小,知道的好书不多),但是面对那么多摊位,还是给人希望,所以每次都饶有趣味地一个个看过去,不漏一个摊位。从那里淘到几本好书,有《文革十年史》、齐鲁书社出版的《金瓶梅》(这个版本印刷质量差,一直怀疑买到的是盗版)、还有七十年代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和人社版的《红楼梦》《今古奇观》。
除了这些常去的书店外,我还知道文二路的博库书城、延安路上的新华书店、短暂地存在于西溪主楼一家不知名的书店,以及古翠路和余杭塘路交汇处的文化商场等书店,只是这些书店去得不多,印象不深。上述提到这几家书店绝大多数关了,只剩下晓风书屋体育场店。这些书店曾经为我的读书生涯和青春岁月留下过许多美好而又难忘的回忆,陪伴我走上了阅读之路,很怀念那段常去书店看书购书的美好时光。
年12月3日完稿于杭州市世纪新筑涤心斋
作者简介:*志岭,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教授兼副院长。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